词条 | 郭屹 |
释义 | 简介郭屹,男,神华集团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工艺设备研发中心主任,千人计划人选。 人物生平2010年5月21日上午,“圆梦·中国”——“千人计划”入选者归国心路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九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代表在此畅谈归来报效祖国的心路历程。神华集团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设备研发中心主任、“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郭屹介绍了自己回国至今的历程。 郭屹首先介绍了神华集团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的情况。研究所是由中央委托神华集团建立的一个以企业为主导的做产学研相结合的主要做国家应用技术研发的研究所,这是一个相当于世界级的团队。中央和集团给研究所的定位就是要求探索一条以企业研发为主导的应用技术的创新体制。研究所的定位是争取在五年内研究所能成为一个在低碳清洁能源领域世界闻名的研究所,在十年内能达到世界领先的研究所。研究所的名字也比较有意思,英文名字非常有意思,是NICE。我们和国内很多其他研究所不同的地方,第一我们不追求SCI的文章,第二,我们不仅仅追求专利,因为我们真正追求的是能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将来能向外面推广和卖,为神华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我们的研究所不仅仅是神华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它是世界的,我们将来用这些清洁技术为世界服务。 郭屹介绍自己回国的历程时说,有人问为什么要回来,其实我觉得海外的人才,其实我们更应该问,你为什么不回来?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祖国千载难逢的民族复兴的时代,如果能够有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荣幸。这里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很幸运的进入清华,出国,读书、工作。我想只是在异国他乡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像候鸟一样,回国来蜻蜓点水,我觉得对我来讲是一个人生的遗憾。尤其最近30年来我们祖国的经济非常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对环境压力和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我们国家能源结构最主要的就是多煤、少油。大概80%的空气污染物都是从煤来的,刚才也讲了,空气污染的紧迫性,同时,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在二氧化碳减排的方向我们国家还受到非常大来自欧美国家的压力。我们研究所主要做这方面的工作定位,对于我自己能用自己的专长为此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也是我的荣幸。我们的祖国母亲曾经遍体鳞伤,但是我们的生命力非常强,现在是生机勃勃。尽管现在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海外游子用这样的话描述国内的环境,“江河流着黑水,天空下着黄沙”。我想这不正应该是我们回来的理由吗? 郭屹动情地说,现在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改变、去创造,如果中国真的和美国一样,说实在的,那我们回来还干什么呢?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天更蓝,家乡的水更绿,我愿意为这个付出智慧和汗水。李源潮部长在党校给我们讲,“祖国需要你们,祖国欢迎你们,祖国寄希望于你们。”我想当一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你才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这种成功才更有意义。 谈到回国的感受,郭屹说,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国内的同事的工作非常勤奋,其中有些人的专业技术也十分十分出色。我很佩服,他们对世界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而且我们很多的科研人员,他们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从事很艰苦的实验工作,而且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种敬业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 李源潮部长还讲,希望我们能够尽快融入国内的科技队伍。我想只有融入这个队伍,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千人计划”,有的人回来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要多想想办法,少提一些抱怨,毕竟我们回来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比我们早期回国人员已经好了很多。我在清华的很多老师,尤其是以前我的老师为清华工作了四五十年,他们生活也很艰苦,也没有什么好奢侈,就像我的老师,去世前两天还在工作。其实和我的很多老师比,还有国内这些老一辈的比,他们曾经饱经磨难,而且为现在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我想我们实际上应该自己更加努力工作。 还有一个感受,我们感觉到,尤其现在企业的这些科研管理体制没有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的潜力和自由。比如有些科技创新项目,它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按一个比较成熟技术的工程应用的项目来管理的。这样就少了很大的自由度,而且在科研项目的选择和评审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创新型的管理体系相比,实际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在这一点上,我们研究所正在积极建立很合理的体制,比如整体目标与市场分析价值相结合的方法,还有分阶段生命科学周期管理的体系,这是我们认为国外比较好的体系,而且我们和国内同行一起讨论完善它。 我感觉国内对年轻人发展的机会不是太多,我们研究所很想建立专门给年轻人,很多是博士后刚毕业几年的,给他们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将来成为中国的大师、世界的大师,这样才能留得住人,而且才能培养出一种体制。希望对国内和国外有些刚毕业不久的,或者工作时间比较短的人员,政策方面有些照顾,不仅仅是“千人计划”。在这方面感受比较深的,比如户口,我们想招到一些人,一些人很合适,但是户口很难解决。如果将来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改变,人才自由流动,科研体制交流是非常有好处的。 谈到回国后的工作,郭屹表示,我自己回来以后主要是参加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的创建工作。我感到非常有幸能与六七位回国的世界能源化工领域的著名专家一起讨论,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还有组织机构,想共同探索一条新的融合中西文化的应用技术创新体制。同时,我们非常重视专利保护,而且能通过专利的很多机制,能激发这些研究人员的创造热情,使他有这种动力。这是我们现在都在开始做的。 我自己本人1993年出国,在外面基本上都是在美国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最近几年是专门做煤气化和IDCC就是煤机发电的研发,主要是做清洁煤方面。在研究所我主要负责组建设备研发中心,现在已经确立了第一批课题,我们研究所其他的课题主要是对煤的清洁转化,怎么减少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还有煤化工下游产品的升级和价值。这是其他专家的工作。而且我们现在与国外的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初步建立了一些合作机制,并开始项目的研发,我们国内的中科院、清华还有很多高校,国外的PNNL以及很多能源部的单位和我们在合作。 最后,郭屹坦言,自己的目标就是希望几年后能够发展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能源的关键设备,希望在这方面做一点贡献。有一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外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但是我感觉曾经那些比较年轻火热的心在那种情况下慢慢变了,失去热情。现在国内的生活虽然非常紧张和忙碌,但是我感觉内心获得一种重生,而且充满活力和激情。我希望我个人生命中最灿烂的一章就是在中国,在神华,在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