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郭杏林
释义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男,195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77级本科生,获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院

1982年至1989年任工程力学系助教,1989年至1993年任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晋升教授。 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副主任,力学中心实验室主任。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析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大连市设计学会理事

大连市计量测试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1、 结构随机载荷识别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结构随机载荷识别技术是现代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结构随机载荷识别对于作用在结构上一些无法直接确定的随机载荷,如海洋平台的冰激载荷、路面不平对车辆的激励、地震对建筑物的激励等,对工程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项研究涉及到振动理论、测试技术、数据处理等许多相邻学科。求解过程中还会遇到信息量不足、方程不适定或病态等数学问题。随时间变化的(非平稳的)确定性或随机性荷载的识别是更为困难的问题,基于精细积分格式的动态载荷识别方法有可能发展为这类荷载识别问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kaoyantj

2、 基于振动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 传统的损伤识别方法,如超声波法、磁场法、射线照相术、涡流法、以及热场法等,都要事先知道结构的损伤区域,损伤探测部分易达到,因此在实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基于振动测试技术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利用模态测试数据和应力波传播理论进行损伤识别的算法,其中有些算法还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小波变换方法。但现有的方法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困难可能来自于方法中所用到的结构数值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差异,它会给识别结果带来很大误差。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多种仿真计算和试验手段减小模型误差、减少损伤检测和定位对计算模型的依赖;开展研究非线性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拓宽损伤识别技术的适用范围;研究区别因损伤引起的模态特性等的变化与其它因素引起的模态特性的变化问题,提高损伤识别精度,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彰武

3、 材料和结构力学性能 主要研究对象是轻质结构设计新理论项目中轻质结构研制及其力学性能确认。主要研究新构型轻质多功能结构设计新理论,其中包括了研究基于现有轻质多功能结构优质构型的组合、协调和仿生设计的新构型设计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轻质生物材料和结构的宏观性质、细观和微观结构的关系。设计材料的宏观构型,以使结构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功能的同时,达到减重的目的。这对很多工业产品来说,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对汽车、飞机、航天器来说,还可降低长期运行时的能耗,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结构动态载荷识别的理论与实验

结构模态分析与试验技术与应用

结构损伤识别技术与应用

振动与噪声控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7 16: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