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埠下村 |
释义 | 山东省沂源县南麻镇埠下村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南麻镇南部,沂河南岸。1133人,28个姓氏,白姓为主。耕地1100亩,山滩579亩,为河谷平坦地,灌溉方便。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工副、开矿、运输业。产小麦、玉米,其中桃园500亩,年产苹果12万公斤。工副业项目以开采、运输石灰岩矿为主,供县水泥厂。年产值45万元。 据《白氏家谱》载:“原籍临朐李召庄,明洪武八年(1375年),六世祖龙、虎、豹、威四兄弟迁徙南麻集,后分支迁固下庄。建村时以姓氏取名白家院,清雍正八年村遭水患,幸存者遂更名”。青红高速公路途径该村。 山东省莱西市孙受镇埠下村村庄由来 1789年,林王两姓由本镇西赵格庄村迁此建村,因地处丘陵以北,故名岭后村,1928年改名埠下。 政区人口 位于孙受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西与后我乐村相邻,东与花岭村毗邻,北300米是大古路,东1.5公里是209省道。全村占地面积875.3亩,其中耕地面积764亩。2004年有村民85户,人口273人。 经济状况 粮油、瓜果、蔬菜、养殖业全面发展。全村粮油种植面积540亩,其中小麦106亩,单产480公斤,总产量50吨。玉米270亩,单产455公斤,总产量121吨。花生135亩,总产量45吨。果园种植面积180亩,主要以红富士苹果为主,果品总产量900吨。养殖业主要以养猪、牛为主,其中年生猪存栏量108头,年收入2.16万元。牛年存栏量55头(菜牛28头,奶牛27头),年收入30万元。有纸箱翻新厂1个,年收入2万余元。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95万元,人均纯收入5166元。完成税收19415.72元。 优势产业 果园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盛产的苹果色泽鲜艳、清脆香甜,很受顾客欢迎。全村果园种植面积180亩,主要以红富士苹果为主,果品总产量900吨,年总收入380万元。每逢收获季节,客户纷纷来村购运。 社会事业 1994年,村委会制定了《村规划建设方案》。全村改建翻建新房216间,建筑总面积3240平方米,64户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屋。投资3000余元,修街道3条。68户村民看上了彩电,有线电视入户53户。67户村民骑上了摩托车,参加医保59户,89%的农户有拖拉机。固定电话64部。23户村民安装了暖气。 浙江省泰顺县雅阳镇埠下村基本情况雅阳镇埠下村地处浙闽交界,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承天氡泉缓冲区,东临福建福鼎市,南、西接吴家墩村,北靠白巢村,雅承线穿境而过,是往承天氡泉必经之地;距泰顺、福鼎城关不足50公里,离同三高速公路分水关入口处仅30公里。村域面积5.38平方公里, 辖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826亩,林地面积3445亩;全村共461户,1813人,是省级奔小康示范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超1571万元,农业收入353.7万元,工业收入513万元,第三产业565.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5338元。 该村清末民初曾是浙闽边贸要镇,馆、铺、堂、店、仓等达几十家,非常繁荣。随着省际交通道路格局的改变,埠下村作为两省边界物资集散地或中转站的重要地位也改变了,有诗记叙这段历史说:“犬吠岭头喧浙闽,旁溪屋舍几廛新。老农桥上说前事,馆铺曾扬边贸尘。”(陈志岁《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机制创新建设新农村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推出举措。 一、坚持“三个民主”,推进组织规范化。一是民主决策制度。在市级示范村创建、埠下廊桥、千万农民饮供水工程、防洪底建设等村级重大问题处理上,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先由支部提议后交村两委班子商议,再提交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进行公示后并付诸实施。二是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了埠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财务管理等制度,落实具体人员分工,切实形成了靠制度管人管事和民主管理机制。三是民主监督制度。坚持村财镇审、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等制度,对村民关注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建设项目、办公接待费用等内容,全面落实“三公开”,杜绝了暗箱操作,让村民明白。 二、立足“三个中心”,提高为民办事能力。一是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以开展无职党员定岗定责、“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党员帮扶、党员服务承诺等活动,增强党员服务群众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形象,畅通民主监督渠道。二是规范综治调解中心制度。落实综治调解室,健立健全村级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确定“综治八大员”,加大综治规范化宣传教育,真正做到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实现各类矛盾纠纷解决于萌芽状态。三是开辟社区服务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创建社区服务中心,实行驻村干部、村官大学生、村两委干部轮流定时坐班制,对村民来访来电进行登记,并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进行医保报销、林术采伐证、婚育证明等代办制,切实方便了广大群众办事。 三、落实“三项举措”,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理清发展思路。立足埠下村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村庄规划先行,完成埠下村控制性详规修编和五年产业发展规划,并从村庄整治入手,开展特色乡村旅游创建。二是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途径。成立泰顺县第一家淀粉、蕃暑加工基地,发展“农家乐”,提高了农民收入;培育壮大320亩白茶观光基地,修建老茶厂,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实现对外承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三是挖掘培育特色产业。完成古民居、古民居(义仓)、浙闽千年古道、抗倭遗址等文物修复保护,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收集汇编,动员在外创业人士集资兴建廊桥等,为埠下今后走特色乡村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