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桂韵堂 |
释义 | 简介桂韵堂,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天下文化收藏一条街3区3069号,是一家经营高档书画的画廊,画廊作品都是国内一流大家的作品。如赵朴初、启功、黄永玉、刘大为、范增、沈鹏、王明明、史国良等精品力作。该画廊是由北京荣宝斋第三任总经理,建国后第一任总经理侯恺先生的关门弟子王治安先生创办,名字由中国青年学者、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院士书画家李青林先生命名。画廊以桂作比喻,意为桂质香韵,高贵典雅之堂。韵,此乃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美而标致,风韵雅致。堂,即厅堂,人们聚集的场所。有三层含义:1、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2、品德高尚,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3、堂中之物,高贵典雅,世间珍宝,无与伦比。 文化内涵自古以来,桂花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即用桂花浸酒或作为香料。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就有桂花的记载。《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已成为美的化身,成为最受崇尚的花木了。 古时的一些建筑还以桂为柱,如著名的汉朝甘泉宫昆明池中的灵波殿等。桂花,又名木樨、岩桂,是我国的特产名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桂花系木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百花园中,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惟有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不禁令人神清气爽。 在人们眼里,桂具有“独秀”的个性,再加上多生岩岭间,凌风霜而不凋,故而历来被视为隐士象征。“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的这篇《招隐士》最终确立了桂为隐士的地位。 桂和众多的神话传说相联系,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神气的色彩。《酉阳杂俎》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至此,咏桂诗词总是和月、嫦娥、仙人相联,桂子落人间的民间传说更是为诗人们所津津乐道。如李峤的“未殖蟾官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桂》) 唐朝李白的“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咏桂》)全诗完全采用比兴之法,托物言志,以抒发诗人洁身自好、蔑视权贵的情感。但诗人不是直接去歌颂桂的高洁不凡,而是通过桃李的趋势媚俗来加以衬托,因而也更变形象,更具可比性。如李德裕的“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后素合余绚,如丹见本心。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红桂树》)诗人前写红桂白花红心的奇特外貌,后写红桂芳洁高贵的优雅风姿,最后借桂抒情,表明了诗人想以桂为伴,啸傲山林的出世的渴望。 桂花异常芳香,且气节高尚,古往今来,许多诗人用诗来称赞它的芳香和气节。如宋诗人邓肃的“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清芬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岩桂》)诗人以极为珍贵的龙涎香作为类比之物,就连它都不敢香于桂花之前,由此可见桂花之香了,全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令人叹服。宋朝苏轼的“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戒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八月十七日的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元素是苏东坡的老朋友,曾任御史中丞,因对新法不满而遭外放,苏东坡借扬桂高洁超迈之质赞颂杨绘,既表现自己耿介的品格,又以此互勉,全诗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寄情于物,则情因物显,物缘情深。诗中既刻画出天竺之桂的风姿,又把自己的人格和思想感情融入其中,用笔细腻,措词委婉,韵味无穷。 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国内国外还不约而同的把桂花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桂花还是友谊与爱情的象征;桂花也曾被作为友好之物互相赠送;桂花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桂花树是贞洁、荣誉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