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补虚通瘀颗粒 |
释义 | 基本信息补虚通瘀颗粒 拼音名:buxu Tongyu Keli 英文名:书页号:GLQ─002 标准编号:WS-11147(ZD-1147)-2002 【处方】 红参36g 黄芪143g 刺五加143g 赤芍72g 丹参36g 桂枝21g 蔗糖700g 制成 1000g 【性状】 木品为淡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甜。 鉴别(1)取本品25g,研细,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上(100~120目,5g,内径10~15mm),用4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2)取本品8g,研细,加乙醇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1:,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D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主治及用法【【功能主治】 益气补虚,活血通络。用于气虚血瘀所致动脉硬化,冠心病。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24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慎用。 【规格】 每袋装12g 【贮藏】 密封。 【有效期】 1.5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