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别名】《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归宜兴留题竹西寺①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②。剩觅蜀冈新井水③,要携香味过江东。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④。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此生也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⑤。山寺归来闻好语⑥,野花啼鸟亦欣然。 作品注释①竹西寺——在扬州。 ②时作者买地于常州宜兴,故云。 ③剩——作多字讲。蜀冈——井名。井在扬州,唐陆羽评为“天下第五泉”。 ④鸡苏、莺粟——都是药用植物,可以用作饮料。 ⑤大有——大熟,丰收。 ⑥据苏辙作子瞻墓志:“公至扬州,常州人为公买田,书至,公喜,作诗有闻好语之句。” 作品简析此诗作于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五月。苏轼量移汝州,途中讫退休获批准,始从扬州归休宜兴。时宋神宗刚死不久。苏轼题诗,一为退休获准而高兴,二为淮浙间丰熟而欢欣。后来竟遭到御史们的弹劾,特别是第三首诗末一句。 这三首小诗以一种轻松自在的笔调,表达了归隐宿愿终于实现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贬谪之身得以解脱的闲适、放达的情怀。 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