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归仁论坛 |
释义 | 归仁概况江苏省泗洪县的一个镇。归仁镇位于泗洪县的西北部,西接和安徽省泗县,北与徐州市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毗邻,辖20个行政村(居),社会总人口6.02万人,镇域面积11700公顷,耕地面积6041公顷。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6元。镇名“归仁”源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宿迁知县喻文伟建归仁集,据孔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名句而定名为“归仁”。 归仁镇是江苏省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江苏省高品质棉生产基地、江苏省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年均产粮4.15万吨、优质棉花1118吨,其中彩棉480吨、家禽33万羽、生猪出栏3万头,意杨栽植总量达350万株,全镇活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七里村高品质彩棉生产基地、杨圩村万亩西瓜生产基地、江桥村千亩芦蒿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 归仁镇水陆交通便利,宁宿徐高速公路和205省道穿境而过,五级航道徐洪河横贯东西,南距泗洪县城20公里,北距宿迁市区27公里,至南京222公里,至徐州观音机场仅60公里。 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食品、纺织、木材加工等支柱行业。其中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家,棉花加工企业3家,纺织加工企业2家。其中,上海客商投资300万元的宿迁仁春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苏州客商投资2500万元的杰达棉业有限公司的棉纺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归仁特产归仁绿豆饼,是一种直径2.5厘米左右的绿豆糊滴出来的小饼。别小看这小小的豆饼,它能集炸、炒、炖、烩、烧于一身,既可当主食,又可作菜肴。这种土特产品不仅在泗洪家喻户晓,而且名扬省内外,凡是外地来的宾朋或客商,只要品尝过归仁绿豆饼的,无不啧啧称赞,甚至要带些回去和亲朋共享;在外地工作的泗洪籍的人,也都念念不忘归仁绿豆饼,总希望经常尝尝家乡的这种美味佳肴。 归仁绿豆饼并非所有绿豆都能制作,只有一种名曰明绿豆的才是归仁绿豆饼的正宗原料。明绿豆为泗洪县有名的特产之一,它光泽明亮,碧绿如玉,其形像精工雕琢的玉珠,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明珠绿豆。这种绿豆集食用、药用于一身。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至泗州境内时,因受酷热,中暑病倒曹家庙,多亏及时用明绿豆熬制绿豆汤为他解暑,才使病情由剧而缓;后,泗州知州莫之翰将圣驾接至州衙,又命厨师用明绿豆熬煮\\"绿豆泥\\"进奉圣上。康熙帝因病已愈,加上食了从来没有吃过的绿豆泥,心中十分高兴,对绿豆泥赞口不绝,称赞明绿豆为\\"豆中之宝\\",要求泗州乡农广为种植,选取上等精品送入宫中享用。从此,明绿豆便身价百倍。归仁绿豆饼就是用这种明绿豆拉Z昔、浸泡、磨糊、滴鍪煎制而成的。 相传,归仁绿豆饼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有一户江姓豆类作坊,不仅经营黄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千张、黄豆芽等,也经营绿豆制品,如粉丝、绿豆牙等。一次在做绿豆粉丝时,因一连二十多日阴雨,粉丝无法晾晒,江家就将泡过的绿豆磨成糊状,再将制作煎饼的鏊子烧热,在上面擦上少许豆油,将绿豆糊,一点点滴在上面,这就成了一个个小园形的绿豆饼,吃起来,味道鲜,但口感不太好,因豆饼中有豆皮,后来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绿豆饼越做越精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 第一、浸泡。首先将绿豆放在清水里淘干洗净,然后将其倒在清水里浸泡。浸泡的时间视温度高低而定,夏天天热温度高,一般浸泡四个小时,冬天天冷,温度低,浸泡时间需十小时左右。 第二、搓豆昔。将浸泡好的绿豆从水中捞起,用手将浸泡过的绿豆皮搓掉,然后再将整绿豆搓成豆醋。 第三、杀沫。将搓好的豆豆昔,置放在容器中,放入热的豆油或猪油,再用手搓,经过热油搓制的豆Z苜发光、发亮,其目的是用经过搓制的豆豆昔膺豆糊没有泡沫。 第四、磨绿豆糊。将经过搓制的豆豆昔用小水磨磨成细豆糊。 第五、滴煎。先将鏊子烧热、擦油,然后将绿豆糊一滴一滴地滴在鏊子上,小火煎制,反复翻动,至豆饼两面煎黄为止。 经过这五道工序,正宗的归仁绿豆饼就制成了。 归仁绿豆饼的特点是:外观沽黄、透亮,品尝豆味纯正,手感润滑,且折不断。如今,归仁绿豆饼已占领泗洪市场,而且外销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和淮阴等地,成为归仁一项重要的致富项目。 论坛简介论坛是由归仁家乡热心人士建立的免费论坛,供归仁人交流,提供人才,房产,家装,求职,学校,教育,亲子,等信息,让外乡人了解归仁发展大计。 论坛宗旨坚决宣传家乡,服务家乡,为归仁服务,服务归仁家家户户,创造平安归仁。法制归仁,小康归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