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补肺汤
释义

方法一

来源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组成

黄耆30克 甘草 钟乳 人参各12克 桂心 干地黄 茯苓 白石英 厚朴 桑白皮 干姜 紫菀 橘皮 当归 五味子 远志 麦门冬各15克 大枣20枚

用法

上十八味,哎咀,以水1.5升,煮取5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一服。

主治

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方法二

来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组成

款冬花 桂心各30克 桑白皮(炙)120克 人参 紫菀茸 白石英各30克 五味子 钟乳粉各45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用法

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撮,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治

肺脏虚寒,咳嗽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方法三

来源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组成

桑白皮 熟地黄各60克 人参 紫菀 黄耆 五味子各30克

用法

上药为末。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功用

补肺益肾,清火化痰,

主治

劳嗽。肺肾两虚,日哺发热,自汗盗汗,痰多喘逆;虚劳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舌色淡,脉软无力者。

方法四

来源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组成

白石英(研)1两,钟乳(研)1两,天门冬(去心,焙)2两,款冬花(炒)2两,桂(去粗皮)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五味子(炒)2两,紫菀(去苗土)2两,人参2两。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劈),糯米100粒,生姜1分(切),同煎取7分,去滓,食后顿服。

主治

肺气不足,烦满喘嗽,冲逆上气,唾中有血,心目惊恐,皮肤粟起,呕逆歌笑,心烦不定,耳中虚鸣,面色常白。

方法五

组成

人参﹑黄芪﹑五味子﹑熟地黄﹑桑白皮﹑紫菀

用法

上药为末。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

功用

补肺益肾,清火化痰

主治

劳嗽。肺肾两虚,日哺发热,自汗盗汗,痰多喘逆;虚劳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舌色淡,脉软无力者

归经

方义

(1)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

(2)肺虚而用参、耆者,脾为肺母,气为水母也。用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母气以自养,故用肾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欬则气伤,五味酸温,能敛肺气。欬由火盛,桑皮甘寒,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

(3)合之而名曰补肺,盖金旺水生,欬嗽自止矣。

方法六

秋季容易干燥,很多人容易口干舌燥、咽喉红肿,干咳的人群比较多。此时最宜饮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药膳。 ★润燥补肺汤

材料:南北杏各5克、桑白皮5克、川贝3克、猪肺100克。

制作方法:将猪肺反复灌水,用手挤去泡沫,清洗干净;同时将药材用水清洁;洗净的猪肺飞水后与药材同炖,饮汤吃肺。

猪肺性味甘平,可补肺止咳;南北杏共用可润肺止咳平喘,此方选用川贝而非浙贝,因为川贝更加偏于润肺之功;桑白皮性味甘寒,可泻肺平喘。

南北杏、桑白皮、川贝合用,整个药膳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更强,适用于秋季温燥引起的干咳少痰,口干唇燥,便秘等症状。有慢性肺病者,秋冬季也可适量食用本膳,但如果痰多清稀,或者咳有泡沫痰者,则不适宜饮用本药膳。

方法七

方剂名称

补肺汤

药物组成

款冬花2两,桂心2两,桑白皮1斤,生姜3两,五味子3两,钟乳3两,麦门冬4两,粳米5合,大枣10枚。

处方来源

《千金》卷十七。

方剂主治

肺气不足,心腹支满,咳嗽喘逆上气,唾脓血,胸背痛,手足烦热,惕然自惊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呕心烦,耳中闻风雨声,面色白。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粳米、大枣令熟,去之,纳药煎取2升,分3次温服。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款花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1: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