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卜奎清真寺 |
释义 | 卜奎清真寺坐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繁华商业区----卜奎大街一条深巷里,(卜奎为齐齐哈尔旧称,因齐齐哈尔又名卜奎,故名。)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早于卜奎建城七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后有卜奎城”之说。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300余年前的旧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从初建时的几间草房,经过多次修缮、扩建,形成了目前这座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伊斯兰宗教建筑。 清真寺简介卜奎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原称清真东寺和清真西寺。两寺并立,仅一墙之隔,且有门廊相通,既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又可彼此单独成立,合称 卜奎清真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旧称卜奎的齐齐哈尔始创3间草房清真寺.即今清真寺胡同一号的位置,该寺是由山东、河北龙城(齐齐哈尔又一旧称)八旗的回族穆斯林集资修建的。光绪十九年(1893年),卜奎阿訇沙泰恒、学董马石良在当地和外地募捐,并得到高州总兵左宝贵的大力资助,修建了现清真东寺礼拜殿、被清政府发配到卜奎的甘肃十几户属哲赫忍耶的回族穆斯林,因其教规礼仪与格迪目有所不同,成丰二年(1852年), 集资于清真寺东寺西邻建一清真寺,自称清真西寺。 建筑组成该寺包括东寺、西寺、女寺三部分,过去分别挂牌为东寺、西寺、女寺,1958年合为一寺,1981年定今名。东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西寺始建于1852年(咸丰三年),两寺相邻,布局相似,均为砖木结构的精美的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由大殿、拜殿、窑殿、拱廓组成。 礼拜殿东寺的大殿(礼拜殿)和窑殿建筑艺术精美,融合了宗教和我国古典建筑风格。大殿为凸字形,坐西朝东,可容纳五百人诵经,大殿前宽阔的卷棚式庑廊,飞檐翘起,彩椽相街,数重龙爪菊似的斗拱,由六根大红柱衬托,正门门际上悬挂阿拉伯文"太斯米"赞主词横匾,左边题有"急公好义"匾额一方,20扇活页门雕刻着琴棋书画,四季花卉和桃李佛舍桔等精美的花纹,大殿内两面山墙上装饰着逼真的砖雕。窑殿为三层三重檐,四边形塔式建筑,正面石雕上刻有"天房捷镜"四个金字,中间一层通体砖雕,图案呈柱形、齿形、回纹形。每面还有九个圆形砖雕,上刻阿拉伯文的圣主名字和圣形。攒顶用“风剥铜”材料建成,莲花府座上镶有高1.9米,直径0.9米的镀金葫芦,葫芦尖上嵌有40厘米长金色新月,是伊斯兰教"弯月涵星"的象征,金光闪耀,堪称一绝。 西寺礼拜大典由后窑殿、中大殿、门厅组成。正房厢房安排为伊协办公室、教长室外和贵宾接待室、沐浴室等。自1852年始建以来,西寺仍保持原貌,门庭、壮观,大殿威严,经1989年翻建,油彩绘画,堪称齐市可数的清代建筑群体。 女寺基本简介于1990年初建,后归于东寺院内,有女沐浴室,在大典内用围帐隔开礼拜。寺内现珍藏有稀世手抄本《古兰经》和1858年(咸丰八年)出版的私塾教材《四书集注》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阿拉伯语意是"叩真主处"。按照伊斯兰教教义,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都要做"赞念、礼拜、斋、课、朝勤"等五功。每周五的聚礼日,教徒们进入清真寺,面向麦加圣城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真主,回历十月一日尔代节是清真寺最为隆重的一天。 建筑历史据史料记载,清康熙时,为抗击沙俄的侵略,根据康熙皇帝的谕旨,作战基地设在齐齐哈尔一带,在马神庙附近设立卜奎驿站,并修筑齐齐哈尔城,从山东、河北移来戍边的回民在建城的当年(1684),盖起几间茅舍即为最初的东寺,1852年,甘肃十二家伊斯兰教徒放逐于齐齐哈尔,他们分属于"哲合林郁"教派,因其宗教仪式与"格迪木"派有别,于是另建西寺。 文物保护卜奎清真寺是黑龙江省清真寺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寺院之一,对研究宗教历史和建筑艺术有重要价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卜奎清真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