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渤海新区 |
释义 | 渤海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山东,北依京津。新区包括黄骅市、海兴县、黄骅港、中捷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和南大港产业园区,面积2375平方公里,海岸线130公里,总人口54.6万。新区是河北省“东出西联”战略的桥头堡,在环京津、环渤海区域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具有重要地位。 简介2007年,为配合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的目标,省委、省政府批准沧州市在沿海区域设立渤海新区,现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新区分为核心区及协调区,核心区包括黄骅港开发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捷友谊农场)、临港化工园区和南大港管理区,协调区包括黄骅市和海兴县。 渤海新区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冀中南、晋中南、鲁北、豫北,面向朔黄铁路沿线及陕西、内蒙等部分地区的最便捷出海口;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区城性航运中心;河北及“两环”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隆起带;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 渤海新区的近期及远景发展目标:2006年—2010年为重点突破阶段,主要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形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雏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2011年—2020年为全面扩张阶段,打造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聚集区,成为环渤海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的经济增长区,河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2021年—2030年为集约完善阶段, 建成中国北方著名的国际性综合大港和能源、原材料集散中心,绿色国际化工城,京津冀都市圈临海区域经济次中心和渤海现代化新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 经济建设沧州渤海新区地处渤海湾穹顶处,区内黄骅港是河北中南部六市、神黄铁路沿线和晋陕蒙等中西部地区陆路运输距离最短的港口,全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目前共有9个泊位,航道水深-14米,7万吨级煤船正常航行。此外,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已于2008年8月份开工,到2010年下半年,达到5000万吨设计通货能力,到2015年,达到1.5亿吨设计通货能力。先期启动8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力争两年建成。一个5万吨级液体化学品码头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黄骅港腹地辽阔,有43个设区市、330个县(市),聚集着1.4亿人口,1.8万多亿GDP。区内307国道、205国道、海防公路、石港高速、津汕高速、朔黄铁路、地方铁路以及正在筹建的邯港铁路、邯港高速、保港高速、沿海高速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新区有大量非农用地、还有大量的滩涂、浅海。土地资源是最大的比较优势和资本优势。 新区产业聚集明显,项目建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港口物流为主的四大产业群。总装机640万千瓦的国华沧东电厂一期二期四台发电机组已并网发电;沧州供电公司新区220万伏、110万伏输变电项目开工建设;中捷石化依托液体化学品码头,与中海油公司合作的重交沥青项目投产运营; 5万吨TDI、70万吨PVC和12万吨己内酰胺等一批重大化工项目正在扩能或启动。中钢镍铁等项目是新区与央企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已于2008年投产。 新区第三产业业迅猛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区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渤海在线这样的网络公司,新的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区人民敏锐的把握住了以网络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新区建立了一大批新型的网络公司,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这些公司都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为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是新区经济发展的一剂强心剂! 行政区划黄骅市黄骅市总面积1544.7平方公里,人口42.6万,市区距港口35公里。现有工业企业1517家,规模工业66家,形成了五金制造、资源化工、塑料模具三大主导产业。该市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拥有北方最大的冬枣交易市场。 市内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完善,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237所,市区初、高中在校生2.5万人。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坐落在本市,已于2008年招收新生。另外,滨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航海学院即将开工建设。医院、教育、休闲、购物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是一座新型的滨海城市。 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望京津,与黄骅大港相接,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海岸线18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盐田面积90万公亩,盐碱地40万亩,滩涂50万亩。全县被纳入沧州市渤海新区,辖区内11.7平方公里纳入黄骅港开发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开发潜力巨大,连接港口与腹地的正港公路、纵贯渤海之滨的海防公路、连接山东与京津的黄辛公路在境内交汇,境内津汕(天津—汕头)高速公路快捷便利。不锈钢餐具、鱼子渔粉、丰年虫卵等特色产业享有盛誉。 黄骅港区是199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依托黄骅港的建设而发展壮大。2007年,渤海新区成立后,管理委员会驻地设立黄骅港开发区。港口、物流、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分布在港区范围内,已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南大港南大港产业园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63公顷(13.4万亩)。总人口4.3万人。该产业园区现有工业企业60家,工业产品涵盖了石油化工、机械铸造、五金加工、针棉纺织、建材制造、原盐生产等系列500多个品种。 南大港拥有14.7万亩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大港产业园区东北部,总面积16000公顷。2002年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野生鸟类14类38科2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2级保护鸟类24种。植物科140种,并由种类繁多的陆生动物及鱼虾、浮游生物。独特的自然环境,呈点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鸟类的天堂,有兼兴鱼苇之利。 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量,重组的饲草资源,辽阔的沿海滩涂,蕴含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中捷中捷的前身“中捷友谊农场”,是为纪念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人民的友谊,经国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是一个国际合作性的大型农垦企业。中捷区域面积268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 现区内已形成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建筑材料、食品加工、五金机械等十多个规模产业,其中石油化工是中捷的主导产业。 坐落在中捷产业园区的沧州名人高尔夫球场,是沧州市唯一、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品位、高档次的高尔夫休闲场所。 化工园区化工园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是环渤海地区大型化学工业基地,是沧州乃至河北的主导产业。分为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合成材料和仓储贸易区。目前,一些在国内外最具实力的著名企业入驻项目达5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石化PVC、TDI、己内酰胺为主体,拉动精细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共同发展的框架。产业整体效应逐渐凸显。 发展优势渤海新区在国家未来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综合优势非常突出。综合分析,具有五大独特优势: 1、区位优势。渤海新区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南接山东,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河北省“东出西联”战略中的桥头堡,在环渤海区域、京津冀都市圈和河北省秦唐沧沿海经济区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与之接壤的渤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和产业对接优势,将会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和扩展。 2、港口及交通优势。黄骅港位于渤海湾穹顶处,是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以及晋陕蒙等中西部地区陆路运输距离最短的港口,与同区域港口相比,运输成本最低。以神华集团煤炭运输为例,从黄骅港出海比从天津港出海一吨煤节省约50元。渤海新区的交通优势十分突出,朔黄铁路、沧港地方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津汕高速、石港高速,及正在筹建的邯港铁路、邯港高速、保港高速、沿海高速,将使渤海新区成为河北省中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3、腹地优势。黄骅港拥有广阔和纵深的腹地,这也是当年黄骅港与众多港址比选最重要的优势条件。以港口为龙头,其腹地呈60角扩展,可延伸覆盖到冀中南、晋中南、鲁北、豫北、陕西、内蒙古等部分地区,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有43个设区市、330个县(市),近1.4亿人口,1.8万多亿GDP,占全国经济总量、全国总人口的10.23%、10、6%,上述地区“十一五”期间的经济总量都将翻一番。仅以河北省中南部腹地分析,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衡水,沧州6个市作为黄骅港最直接拉动的地区,聚集了河北省主要的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纺织医药等产业,经济总量占到河北省的65%以上。黄骅港杂货码头一旦形成能力,将首先对河北省中南部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渤海新区有1700多平方公里的非农用地(其中1035平方公里未利用地、349平方公里盐田)、307平方公里滩涂、1051平方公里浅海。这在我国东部沿海区域中,是仅有的一块面积最大、人口较少、因海而增值、可用做工业建设的“处女地”。 5、产业优势。渤海新区正在迅速形成新的产业,将在1000万吨石油炼量的基础上规划发展到3000万吨,10万吨TDI、70万吨PVC和12万吨已内酰胺等一批重大化工项目也将相继搞起来。装备制造业是沧州极具潜力的第二大主导产业。中钢集团滨海工业园项目、中铁集团装备制造材料等一批特大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工建设,在“十一五”末,火电、热电、风电和再生能源发电将达到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随着综合大港的建设,港口物流业也将获得快速发展。已完成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将达到1000亿元。 建设成就一是建设大港口。综合大港建设是渤海新区的生命线,是拉动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2010年8月18日,总投资127.5亿元的黄骅综合大港正式开航,创造了“黄骅港速度”和“黄骅港精神”。开航以来,已接卸货船101艘,最大船型10万吨级,完成吞吐量433万吨。沧州人期盼多年的大港梦即将化为现实。2011年,渤海新区将强力推进“11622”二期工程建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中交建、中海、中远等大公司的洽谈合作,确保航道升级和码头工程尽快开工;二是加快港区环境建设,重点推进海关大厦、检验检疫大厦、海事大厦、边防检查大厦、神华黄骅港务大厦、沧州港务大厦等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设;三是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完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规划编制,加快前期手续跑办,明确项目法人,确保年内完成报批并开工建设。努力把黄骅港打造成为冀中南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逐步发展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 二是培育大产业。渤海新区规划了26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现代物流四大产业初具规模,谋划、建设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0个,总投资约4500亿元。沧州大化5万吨TDI、中捷石化新启元重油加氢、金牛化工8万吨离子膜烧碱、沧东电厂二期2×66万千瓦机组、中铁装备二期400万吨特钢、金隅水泥等项目竣工投产;达力普100万吨特型铸锻、中钢8万吨镍铁、沧州大化10万吨TDI、金牛化工40万吨PVC、伦特化工210万吨重交沥青项目等年内竣工投产;中国化工异氰酸酯一体化、旭阳化学20万吨己内酰胺、华润热电2×30万千瓦发电机组、中捷石化升级改造、美国嘉吉粮油储备加工项目等力争年内开工;加快谋划推进旭阳新材料工业集聚区、综合物流园区、佳龙集团100万吨PX、国华沧东电厂4×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中海油大型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项目。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加快详规编制,全面推进冀中南工业聚集区、临港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物流等园区建设。我们朝着2000万吨油、2000万吨钢、1000千瓦电的目标,将把渤海新区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化工产业基地、河北南部钢铁工业基地、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区域物流中心。 三是发展大城市。黄骅新城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达到100万人。按照“先东西,后南北,大聚合”的发展思路和“三年有雏形,五年见形象,十年成中心”的目标,严格落实新城控详规及专项规划,全面加快推进总投资100多亿元,占地16.2平方公里的新城起步区“十大工程”建设。其中,科教园区中的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已开工建设,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新区今年实现首期招生;综合服务区中的企业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已落实了5家企业;商务休闲区中的高尔夫球场配套及五星级酒店工程已竣工;投资11亿元的港城通道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