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先寺位于华蓥市区以西10公里的永兴镇境内,是南宋末年四川宣抚使、少师安丙的故宅,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为3450m2,是一座前后四重殿宇加厢房、配殿的宠大穿枓式木质结构建筑群,设有东厢房和西厢房,殿宇为重檐歇山式,各殿之间有花园、水池、石桥,设置精巧,位于永兴镇,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丙家族墓地5公里。寺庙始建于1208年,因安丙抗金屡建奇功和诛杀叛贼吴曦有功,南宋皇帝宁宗(赵扩)赐封安丙为少师,从而赐建生祠于永兴甘溪场,取名褒先寺。明代大部分毁于兵燹中,清康熙、乾隆时维修重建。至今前殿中梁上还有“清乾隆三十四岁在己丑仲月朔二日立”字句。 褒先寺为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全寺共分四段,即前殿、中殿、正殿和后殿。各殿曾有许多塑像,“文革”期间被全部毁掉,殿内曾有井九口,现在仅剩两口.据《广安州新志·寺观志》载:“寺前数步有石坊一,安公坊也”。山门内为一天井,天井正中原有一尊弥勒佛神像,高一丈多,两旁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两则塑有四大天王神像。前殿、中殿之间,正中为一座石桥(桥面现存),桥下为琵琶池(桥与池构成琵琶形而得名)。中殿两侧排列有十八罗汉金身塑像。正殿正中台上塑有释迦牟尼佛像,高丈余,左置大钟一口,右置皮鼓一个,晨钟暮鼓,是僧徒念经朝佛的信号,两旁有各种雕塑。后殿为安丙故宅,供有安公神位,与《广安州新志·寺观志》载:“后楼上供有安公神位”相符。后在20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又遭到破坏。褒先寺建筑古朴宏伟,是广安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后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华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少师、鲁国公安丙故宅褒先寺的维修保护工作,华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与广安市文体局、广安市文管所、华蓥市文体局、华蓥市文管所、永兴镇的领导一起召开现场会,专题研究维修褒先寺的工作,下发了近10个文件纪要,成立了华蓥市褒先寺第二期维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包括绿化配套的古建筑、维修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落实了维修目标任务,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期抢救维修,2003年筹资45万元维修了褒先寺正殿;2006年,在市财政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财政预算了8万元,争取省上、广安市支持,先后筹资60余万元,确保了褒先寺第二期维修工程顺利进行。从2006年12月启动褒先寺第二期维修工程至今,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褒先寺前殿、左右厢房及后殿等第二期全面复原工作任务。
复制搜索
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