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冠梳 |
释义 | 宋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早在南朝妇女就爱在发髻上插饰梳栉。北宋宫中妇女多在饰冠上安插白角长梳,后来传至民间。其冠甚高,以漆纱、金银、珠玉等制成,两侧垂有舌状饰物,用以掩遮鬓、耳,顶部缀的朱雀等形首饰,并在四周环插簪钗,于额发与髻侧插置白角长梳,其数四六不一。传世的宋人《娘子张氏图》中有“冠梳”形象。后因饰冠过高、角梳过长,曾被下令禁止。然直至南宋,民间犹有高髻插梳之饰。《太平广记》卷三二二引《志怪录》:“綵衣白妆,头上有花插及银钗象牙梳。”《旧唐书.文宗纪》:“太和二年,诏诸公主不得广插钗梳。”宋王栐《燕翼贻谋录》卷四:“旧制,妇人冠漆纱为之,而加以饰,金银珠翠,采色装花,初无定制。仁宗时,宫中以白角改造冠并梳,冠之长至三尺,有等肩者,梳至一尺。议者以为妖,仁宗亦恶其侈,皇祐元年十月,诏禁中外不得以角为冠梳,冠广不得过一尺,长不得过四寸,梳长不得过四寸。终仁宗之世无敢犯者。其后侈靡之风盛行,冠不特白角,又易以鱼枕;梳不特白角,又易以象牙、玳瑁矣。”宋陆游《入蜀记》:“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一四《王礼考》:“皇祐元年......先时宫中尚白角冠梳,人争效之,谓之内样。其冠名曰‘垂肩’,至有长三尺;梳长亦逾尺。议者以为服妖,故禁止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