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读音

拼音:bó bèi 注音:ㄅㄛˊ ㄅㄟˋ

笔画部首

部首:力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编码信息

五笔:①五笔86:FPBL ②五笔98:FPBE

仓颉:JDKS

郑码:EDYY

笔顺编号:124552153

四角号码:444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2C3

基本字义

(1)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

(2)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

(3)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

(4)古同“悖(bèi)”,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力,孛( bèi )声。本义:排,推动。同本义。

勃,排也。——《说文》

勃,展也。——《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

(2)又如:勃郁(风回旋的样子;郁结);勃屑(即勃窣)。

〈形容词〉

(1)兴起;旺盛。

气喷勃以布覆兮。——马融《长笛赋》

勃勃,盛也。——《广雅》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

(2)又如:蓬勃(繁荣;旺盛);勃腾腾(烟气上升的样子;怒气上升的样子);勃勃(烟气上升的样子)。

(3)通“悖”。乖戾。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勃。——《韩非子·定法》

(4)又如:勃乱(行止违背常理);勃逆(叛逆);勃溪(相争吵。今婆媳不和叫妇姑勃溪)。

(5)变容、变色的样子。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6)又如:勃如(脸色变成庄重的样子);勃然(发怒变色的样子;突然;兴起的样子)。

〈名词〉

(1)粉末;粉状物。

有黄黑勃,着之污人手。——《农政全书·种植》

(2)姓。(3)父辈的别称。勃是壮族人子辈对父辈的敬称。“勃” (父亲)、 “勃二” (二叔)、 “勃依” (小叔)。——黄现璠《壮族通史》

常用词组

(1)勃勃 bóbó

意思:

①充满(精力、兴致等)而精神旺盛的。比如:生机勃勃;朝气勃勃。

②受欲望等驱使的。比如:野心勃勃。

(2)勃发 bófā

意思:

①突然发生。比如:战争勃发。

②焕发。比如:英姿勃发。

(3)勃起 bóqǐ

意思:原来松弛的、含有海绵状组织的身体部分充血时形成为坚挺膨胀的状态;阴茎或阴蒂的坚挺膨胀状态。

(4)勃然 bórán

意思:

①因心情烦乱、发怒等而激动地。

权勃然曰。——《资治通鉴》

勃然而起。——唐· 柳宗元《封建论》

②又。比如:勃然变色。

③朝气蓬勃地,精力充沛地。

勃然兴起。

勃然奋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④突然的样子。

忽然出,勃然动。——《庄子·天地》

(5)勃兴 bóxīng

意思:蓬勃兴起;飞速发展。比如:现代家庭装饰业悄然勃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6: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