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
释义 | 《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张晓云、潘天群。2009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985工程项目“现代逻辑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方法论”成果之一。 基本信息作者:张晓云潘天群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119437 装帧:平装 开本:32 市场价:28.00 内容简介《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对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讲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为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于西方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以方法论个体主义和博弈论作为方法论基础,力图通过对剥削、阶级等核心概念进行博弈论重释,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宏观理论建构微观基础。其主要理论工作包括:对剥削理论进行博弈论重构,从而指认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性;对阶级斗争进行博弈论分析,以明确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行途径;对社会主义公正理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博弈论阐释,给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作者简介张晓云(1976-)女,湖南临澧人,哲学博士,现任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师,研究方向:逻辑学、哲学、博弈论。 潘天群(1965-),男,江苏盐城人,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逻辑学、哲学、博弈论。已出版著作:《行动科学方法论导论》(1999),《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2002年第l版,2004年第2版,2009年第3版)、《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2003),((博弈思维——逻辑使你决策致胜》(2005)。 编辑推荐《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985工程项目“现代逻辑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方法论”成果之一。 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出场 第二节 正名: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方法论框架: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基础 第一节 解释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 第二节 方法论个体主义: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论 第三节 理性选择原则 第四节 分析工具: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理论 附录合作与非合作的博弈论筒介 第三章 罗默对剥削理论的博弈论重建 第一节 剥削的博弈论概念 第二节 剥削的三种历史形式与三种合作博弈 第三节 剥削与阶级:个体理性的自然选择 第四节 剥削与社会:社会必要剥削 第四章 对罗默剥削理论的批评及其他言说 第一节 杰弗里·赖曼的批评:剥削伴随强迫 第二节 戴姆斯基、埃里奥特对罗默剥削观的质疑 第三节 柯亨:工人是被迫出卖劳动力的吗? 第四节 埃尔斯特论市场剥削与非市场剥削 第五节 评论:新旧剥削观比较 第五章 阶级斗争的博弈结构 第一节 理性选择与阶级划分 第二节 阶级与阶级意识:一种集体行动理论 第三节 埃尔斯特论阶级斗争的博弈结构 第四节 普热沃斯基论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六章 社会主义诉求与最后的追问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的博弈论构想 第二节 归属问题: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