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弈 |
释义 | 博弈,词语解释是局戏、围棋、赌博。现代数学中有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表示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理论。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图书《博弈》介绍了博弈的发展。 词语【拼音】:bó yì 【注音】:ㄅㄛˊ ㄧˋ [gambling and chess] 下棋 释义(1).局戏和围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朱熹集注:“博,局戏;弈,围棋也。”《汉书·游侠传·陈遵》:“祖父 遂 ,字 长子 , 宣帝 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 颜师古注:“博,六博;弈,围碁也。” 【示例】:唐 韩愈《郑公神道碑文》:“公与宾客朋游,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穷日夜,若乐而不厌者。”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 (2).指赌博。【出处】:宋 苏轼《策别》十七:“出为盗贼,聚为博弈,羣饮於市肆,而叫号於郊野。” 清 戴名世《财神问对》:“聚为博弈,出为盗贼。” 【示例】:郑振铎《埃娥》五:“好像博弈负了一场似的,他耸耸肩走了。” (3).比喻为谋取利益而争斗。 现代数学中的博弈论博弈论是二人或多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目标的理论。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博弈可以分析自己与对手的利弊关系,从而确立自己在博弈中的优势,因此有不少博弈理论,可以帮助对弈者分析局势,从而采取相应策略,最终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的类型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完全信息博弈、非完全信息博弈、静态博弈、动态博弈,等等。 现代博弈论的发展 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 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鲁(Zermelo)、鲍罗(Borel)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1944年他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尽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的标准型、扩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 纳什是继冯·诺依曼之后最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博弈分类博弈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两个参与人同时选择或两人不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什么样的具体行动。对双方来说,都容易形成混沌的行为重组,由于规则的严密与精细,任何人因时间问题、资金问题、心理问题等等,致使在多次均衡后直到不明不白地造成大输,参与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的大部分都是这种人。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两个参与人有行动的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根据参与者能否形成约束性的协议,以便集体行动,博弈可分为合作性博弈和非合作性博弈。纳什等博弈论专家研究得更多的是非合作性博弈。 所谓合作性博弈是指参与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其他参与者谈判达成协议或形成联盟,其结果对联盟方均有利;而非合作性博弈是指参与者在行动选择时无法达成约束性的协议。人们分工与交换的经济活动就是合作性的博弈,而囚徒困境以及公共资源悲剧都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博弈又分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参与者行动的采取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的人不知道先采取行动的人采取的是什么行动。 动态博弈指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采取行动的人可以知道先采取行动的人所采取的行动。 从知识的拥有程度来看,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论中重要的内容。完全信息博弈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严格地讲,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公共知识”的博弈。对于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以此博弈哲学语言也可体现出以下四种博弈分类: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其中策略性博弈应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则包括扩展性博弈和重复博弈等;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则是以贝叶斯均衡等理论完成对混合策略的重新解释,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则是完美贝叶斯均衡为核心概念的信号博弈。 古代棋牌博弈是中国古代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有:六博、双陆、打马格、围棋、和象棋,是古人展现智慧、运筹争胜的重要方式。六博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双陆源于西域,是三国至宋元间流行的棋类游戏;打马格是宋代极其流行的游戏;围棋和象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意志的结晶。 图书一作 者: 孙立平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字 数: 246000 页 数: 325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1909008 包 装: 平装 定价:20.00 编辑推荐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 部门利益的逻辑 房地产博弈:价格是如何被操控的 足球政治之真假革命 暴力与谈判 医疗改革,败在何处 内容简介2005年,在年初的时候被称为“改革攻坚年”,但实际上却几乎演变成一个“改革反思年”。这次对改革的反思和论争,无疑将会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孙立平,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留校任教于社会学系。现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变迁、转型社会学的研究。学术成果颇丰,出版专著(含合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主要著作有《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与探索》、《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农村-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其创新的学术观点和对策建议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较高评价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图书二书 名: 博弈 作 者:李平君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ISBN: 9787508727608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 元 内容简介《博弈》内容简介:世界文明古国创造的人类伟大文明,唯独华夏文明独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华夏文明中由于有群落生态的光辉,得以使这一文明延续下来,确是毋庸否认的。《古代社会群落文化丛书》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看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力量。是华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国文明史如果忽视中国古代群落生态,是极其不应该的。现在。西方人都承认了我们古代的群落生态,为什么我们自己还要忽视,不站出来进行全面研究。以弥补这一疏忽呢? 本丛书通过对中国古代群落生态作为具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寻找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文明的转化机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既多方面揭示,又重点突出;既纵向考察,又横向比较。将研究对象始终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便古为今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图书目录第一章 博弈的类型及其源流 第二章 博徒百年目谱系 第三章 聚众竞博的时节 第四章 传统傅弈场 第五章 傅弈场中的迷信与禁忌 第六章 弈弈业的重要财源 第七章 竞博中的骗术 第八章 中国历代的禁赌 政府禁赌 民间戒赌 …… 博弈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博弈中,一切应变策略都是有针对性的,你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中,根据对手的策略进行决策,最终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这是一个利益纷争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努力,在每个涉及到利益的领域,都需要我们运用博弈思维,提高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将博弈的原理和规则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在面对问题时作出理性的选择,减少失误,突破困境,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人生如同博弈,在这场讲究规则的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参与者,我们谁也不可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把事情做好,我们需要协作、妥协,最终达到共赢,这也是博弈的根本目的。 世事无绝对,凡事总是相对的,博弈论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博弈中把握好尺度。一方面,我们在处理人生大事时,应当用博弈论的思维与策略来帮助自己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在生活小事上,我们不要刻意博弈,不要被动入局,因为最高的博弈境界,应该是忘掉博弈,忘掉诸多博弈原则,进入浑然忘我的境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