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望镇 |
释义 | 1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镇博望镇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最东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马芜铜经济圈内,与江苏省溧水、高淳两县接壤,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25个村、2个居委会和1个社区,总人口近10万人。 中文名:博望镇 位置:马鞍山市当涂县最东端 总面积:133平方公里 辖区:25个村、2个居委会和1个社区 总人口:近10万人 特色产业:城郊型特色农业 ◎ 基本概况本镇建于宋朝梁时,是一个千年古镇,也是苏皖边陲重镇。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争第一、全国争千强”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并被授予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改革与发展试点镇”、“科技创新示范乡镇”、“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等多项称号。博望镇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南京一小时都市圈、马芜铜经济圈内,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25公里,东连宁杭高速,西近长江黄金水道,314省道横贯镇域,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镇。境内北倚横山,南濒石臼湖,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辖11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近10万人。先后被列入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改革与发展试点镇”、“产业集群专业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和“马鞍山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省级沿边试验区”。 博望镇建于宋朝梁时,是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导、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新型城镇,素有 “中国刃具之乡”之美誉。近年来,博望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国家“中部崛起”、安徽“东向发展”战略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78.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均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4亿元,增长29.7%;财政收入2.32亿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增长12.5%,位居全县第一。 目前,我镇工业化已形成以机床、刃模具、筑路机械及配件三大优势产业为支柱的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并由此延伸带动新光电、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件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现有工业企业7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上百家,年纳税超100万元的40多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40多家,马鞍山市“专、精、特、新”企业14家,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多件。同时拥有产业工人1.8万名,推销员1.5万名,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网点1000多个。5平方公里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构筑了“一轴两园两区”(以314省道为轴、以东、西两个园区为基础、以两个村级工业小区为配套)的工业发展新平台,入驻企业近600家,已被授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共建基地”、安徽省“优质剪折机床暨刃模具生产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称号。 城市发展按照“规划科学化、建设现代化、管理精细化”的要求,突出“大、高、宽、新、绿、亮”六字标准,全力以赴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建成区现已拓展到近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4万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宜居示范乡镇”。三杨等8个农民新村示范点建设独具匠心,亮点纷呈,共建成农民住宅1600多套,极大地满足了群众住房需求,促进了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快速集聚。 农业已建成了博望新圩万亩优质粮油种植、石臼湖万亩水产生态养殖、友林千亩苗圃花卉种植、镇郊500亩蔬菜生产等四大农业生产基地,成立了10家专业合作社,涌现出种养大户200多户;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农贸综合市场3个,城市连锁超市10家,餐饮休闲场所30多处、物流配送中心50多个,个体工商户1500多户。总投资1.2亿元的12层四星级宾馆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投入1亿多元实施了50项民生工程,覆盖全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社会事业也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安定和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关键时期,也是博望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皖江示范区建设以及马鞍山 “1255”和“6653”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博望赢得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机遇。未来五年,博望镇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年再翻番、建设副城区、再造新博望”为主题,认真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博望、宜居博望、人文博望”三大建设,突出抓住“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区、推动大开放、促进大和谐”四项重点,努力促进“工业新型化、城镇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社会和谐化”,全面推进博望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努力把博望建设成为全国刃模具、机床生产、销售、集散中心、马鞍山市副城区、宜业宜商宜居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小城市,在全省争先进位、在全市率先小康。到2015年,预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超1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55亿元,工业总产值160亿元,财政收入超6亿元,各项指标年增幅均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5万元,年增幅10%以上。 。 本镇是个工业主导型乡镇,素有“中国刃具第一镇”、“中国机床第一镇”之美誉。近年来,我们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双管齐下,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目前,全镇已形成刃模具、机床和筑路工程机械配件生产三大支柱产业,有工业企业52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70家,年上交税收超100万元的近30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35家,出口创汇企业20多家,马鞍山市“专、精、特、新”企业14家,有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5个,产业工人1.8万名,推销员1.3万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有销售门市部200多个,既是“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又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工业集中区起步区6.5平方公里建设初具规模,落户企业390多家,已成为安徽省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之一、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理念,围绕建设“马鞍山市次中心”和现代化工贸型中心小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城镇城市化、村镇一体化进程。目前,本镇城镇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5万人,城镇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初步构建了“一轴、两园、两区”(以314省道为轴,东西发展两个工业园区,南建生活区、北拓商贸区)的空间新格局。 新型工业化、城镇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了服务业加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目前,本镇已建成国家级的万亩优质粮油生产、万亩水产生态养殖、千亩经果林种植、500亩的蔬菜生产等四大基地,有种养大户150多户;有农贸综合市场3个,物流配送中心50多个,城市连锁超市8家,个体工商户1500多户,市场兴旺繁荣,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2008年,本镇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年翻一年、全面达小康”这一目标,紧扣项目建设年和城市建设年“两条主线”,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两大工程”,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主创新“三个步伐”,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三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各项事业“三项建设”,为打造更加富裕、优美、和谐的新博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为:工农业总产值实现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11亿元,财政收入确保完成1.6亿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本镇正朝着建成“全国刃模具、机床生产、销售集散中心”、“马鞍山市次中心”、“区域性中心小城市”的既定目标开拓前进,并广开大门,热忱欢迎海内外人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同谋发展,共创辉煌! ◎ 地名由来1、博望之得名,实来源于西汉之博望侯国,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县东北七十里。东汉、三国曹魏以及西晋,博望均为县制。 南阳郡的博望县成为江南的博望镇,动因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东晋初建,北方沦陷区的豪族携其妻子邑人,纷纷避乱南下,于扬州傍江物产丰美处侨居,仍以原籍郡县称呼其新居之地,遂形成一大批侨置郡县。约在公元四世纪初叶,扬州丹阳郡丹阳县,西临大江,东届茅山,北毗秣陵,南至中江(今芜湖县境),地域辽阔,水土尤宜,侨置郡县甚多,计有豫州之当涂县、荆州江夏郡之新市县、南阳郡之博望县和湖阳县等。这是北方的博望县南迁之始。 2、石臼湖,原先不是湖,而是富甲一方的石姓庄园,传说,石员外有三个公子,大公子和二公子均已成家立室,某日东海龙王巡游到此,见该户富不可遮,于是便让龙王三公主变成人形,下嫁石员外三公子,三公子的两位嫂嫂见其小叔子取了位貌美如花的女子,便有意刁难,让其下厨房做饭,可是毕竟三公主并非凡人,每次做的饭菜都得到公婆的夸奖。这下,她的两位嫂嫂妒忌之心再次加深,想到底她往饭菜里下了什么特别的作料。某日,妯娌二人见三公主又下厨做饭,便躲在一角落里偷看,俗话说不看不要紧,一看简直吓了一大跳,原来三公主做饭的技法并不是十分高超,而是往饭菜里添加了自己的鼻涕(其实是龙脑)。随后妯娌二人便将此事告诉了公婆,公婆认为此人不是凡人,而未曾想到此人便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啊。一时间,两位老人便吩咐管家将三公主轰出庄园。 回到东海的三公主将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老龙王,老龙王听后更是龙颜大怒,发誓要淹了石家庄园,三公主夜里便托梦给他的三公子,让其于某日某时躲到厨房水缸边并抓住旁边的草,抓住后闭上眼睛,不要回头看,在厨房外面放上一艘船。三公子醒后,听了三公主的话,在约定的时间来到了厨房里的水缸旁抓住了旁边长出的草,将眼睛紧紧地闭上了,只感觉耳边狂风大作,身体也飘了起来。这时,三公子想到了爹娘、想到了哥嫂、想到了庄园,于是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顷刻间,硕大的庄园立刻变成了汪洋湖泊,自己身边的那艘船在横山太阳拱旁留下了一道豁,这豁的名称就叫拖船豁(博望方言念了更贴切),不要回头望,不望、不望,也演变成了当今的博望,至于石臼湖也是因为淹后的石家庄园因地势呈石臼状而得名。 ◎ 工业园区博望工业园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部,处于南京都市圈中,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承接“长三角”与“苏、浙、沪”等地区的产业转移与经济辐射,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先后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重地”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博望工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联片开发、滚动发展”的要求,以“一轴两园九区”布局,即314省道为主轴进行规划,控制范围3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镇东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完成“三纵两横”主干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镇西工业集中区起步区4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委托上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编制设计,并通过省市专家评审。三杨、四联、石家、镇西、裕溪等九个村级经济孵化器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 产业导向博望镇招商引资以发展现代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及外资项目优先,兼顾一、三产业。立足突破传统产业,坚持特色兴镇,科技兴园。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鼓励域外资金及新兴产业入园发展,重点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凡项目入园均能享受用地优惠、财税扶持、规费减免等产业发展政策。 ◎ 投资政策一财税政策 1、在博望投资的各类工业企业,除可享受国家颁布的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的优惠政策、国家关于鼓励企业产品出口、科技创新等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博望镇政府颁布的《博望镇招商引资工作意见》中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凡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1亿元或外资500美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可一事一议,一项一策。 2、自2008年始,凡新引进镇域外工业企业,入驻后所产生税收五年内实行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即第一年返还镇财政所得部分的80%,第二、三年返还60%,第四、五年返还40%。 3、在博望镇投资的各类工业企业,县政府出台的行政规费全免,其事业性收费按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下限标准减半征收。 二土地政策 工业项目按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经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为50年可以依法转让。博望为十二等地区,基准地价为8万元/亩(120元/平方米)。 ◎ 工业经济围绕“工业强镇、工业富民、工业化带动城填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我镇充分发挥“特色经济”优势,坚持“立足刃具,发展刃具,突破刃具”的发展方向,大力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创办镇、村各类工业小区8个,并重点建设了镇东区西园,产品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规模日益壮,创造出鲜明的“博望模式”,“博望制造”品牌日渐享誉全国。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10多家,其中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50家;有产业工人1.6万人,市场营销员1.3万名。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3.1亿元,营业收入2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随着产业与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已初步形成机械、冶金、汽配、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门类较多的工业生产体。其中刃模具生产、剪折机床制造和工程机械配件加工为我镇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刃模具产业:产品属于各种机械的易损件,有300多个品种,5000多种规格,市场遍及大江南北的各行各业,是博望工业的最大特色。现有300多家企业从事刃模具生产,市场占全国同类产品的一半以上,已形成明显的“块状经济”模式。博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刃具第一镇”。2005年,全镇生产刃具有7000吨,模具有2000多吨,产值达13亿元。 二是机床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增长齐步,博望机床制造业迅速岷起,市场形势日益火爆,产销量猛增,一越成为“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产品主要为金属板料的剪切、折弯和冲压机械,有各种系列剪板机、折弯机、冲床、校平机等,广泛应用于机械、电机、电器、电子、汽车、轻工、造船等行业,现有59家生产企业。2005年,共生产系列剪板机2700台、折弯机4100台、冲床1200台,完成产值7亿元。 三是工程机械配件产业:产品主要为公路工程、建筑工程、水泥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工程机械的易损配件,包括各种进口、国产混凝土搅拌机(楼)、沥青拌和机、摊铺机等耐磨合金配件,以及挖掘机、推土、筑路机和各种工程机械耐磨铸件等。现有生产企业41家,年产量13000多吨,产值超3亿元。 博望镇之所以形成如此规模的产业优势,并在区域经济中一枝独秀,关键在于博望的民营经济优势。全镇98%以上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博望人民历来就有着敢闯敢试、勇于冒险、敢为天下先的胆识,个私经济发展由来已久。从个体跑营销到办企业,从小工厂到大公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声誉不断提升。民营经济是博望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博望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以及全面发展改革的支柱。 ◎ 农业发展博望镇地处马鞍山市当涂县东部,位于苏皖两省三县(当涂、溧水、高淳)交界处,紧靠芜湖,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25公里,314省道横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总人口9万。其中农业人口4万余人,全镇耕地总面积36000多亩,农业主产稻、麦、油、麻及多种经济作物。2004年农业总产值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897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9元。全镇地形北高南低,有小平大不平的特点,境内依山傍水,北靠方圆四十里横山,南濒一碧万顷的石臼湖,博望河经镇区纵贯南北,汇入石臼湖,水运与长江相通。项目区气候属亚热带气候,降雨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在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方面,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用办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三资”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品牌工程,争创名牌产品,初步建立起高效的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深度加工业、繁荣流通业。具体是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以治水改土为重点,加强农业、农机、林业、水利、科技推广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围绕“明确思路,搞活机制,典型引导,以工补农,勇创市场,形成规模”的结构调整思路,制定出“圩区发展水产养殖业,中间区域发展蔬菜大棚业,山丘区发展经果林和畜牧业”的结构调整规划,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拉动、资金助动、科技推动、积极引导、点面结合,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已初见邹型。全镇已初步建成“十大”基地和两个龙头企业。 “十大基地”是: 一、迟村百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 二、迟村千只肉鸽科技示范基地; 三、沿山区千亩经果林基地(镇林场、护林、迟村、红星、凤山等村); 四、沿山区千亩苎麻、甘蔗、茶叶基地(镇林场、山泉、华富、护林、迟村、红星等村); 五、镇区百亩蔬菜基地(四联、和平、平桥、三杨、石家、联村、建设等村); 六、新圩百亩水生蔬菜(菱角、莲藕)基地(堤管会); 七、圩区千亩精养螃蟹和鱼虾基地(新圩、东湖、长流、裕溪、大溪等); 八、新圩万亩优质大米(香埂)基地(东湖、长流、裕溪、大溪、三杨、联村、六友、红星、建设、石家、堤管会); 九、新圩万亩水禽养殖基地(堤管会、大溪、长流等村); 十、万亩优质高效双低油莱生产基地(丘陵、圩区)。 “二个龙头企业”是:裕丰粮油公司 万嘉爱食品有限公司博望镇党委、政府非常有信心在抓好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以工补农、招商引资、科技示范和品牌战略等措施,培育壮大基地和龙头企业,通过逐步建设和发展,将建成“镇区有百家私营工厂、农村有千户小型农场”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 社会事业镇内市场繁荣,商品流通迅捷。服务行业发展迅速,镇区娱乐业也应运而生。为增强集镇综合功能,科学规范镇区开发建设,博望镇还专门请省建工学院规划修编了2000-2020年镇区详细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现已初步形成了“一轴、两园、两区”的空间新格局,即以314省道为轴,东、西发展两个工业园,南建生活区,北拓商贸区。 博望镇还是安徽省政府“1235工程”中的重点发展乡镇,被纳入皖江开发战略中的开发重点地区。随着博博望镇巨星北路望的经济繁荣、科技进步以及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1996年被安徽省正式批准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并于同年被国家科委命名为“1996-2000年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2000年3月,通过检查验收。1998年博望镇被确定为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并被列为全省城镇化建设重点镇和安徽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2003——2005年,博望镇先后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建设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文明村镇。镇内邮电通信事业发达。全镇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2万多门,移动电话1.3万多部,1998年建成全省普及率最高“电话镇”,成为第一个省级“电话镇”。有线电视已覆盖镇区,并延伸至周边区域,全镇90%的居民都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全镇现有小学32所,中学5所,并设有普通高中班,在校学生1.1万余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镇区幼儿活动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老年学校设施健全,全镇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生活社区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 基本概况博望镇,因辖区有西汉外交家——博望候张骞的出生地和埋葬地,于1996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城关镇更名而来。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45平方公里,城镇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900亩,共辖5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下属5个办事处党委,6个党总支,80个党支部,3002名党员,辖区总人口接近13.9万,其中城市人口59042人,农业人口50525人,流动人口接近3万人。 ◎ 地理信息境内交通便利,“108”、“316”国道穿境而过,西汉高速公路和阳安铁路横贯东西。镇域南临汉江、东北临胥水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平均海拔480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4.3度,属北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是城固县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素有“汉上明珠”之美誉。 博望地势平坦,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农业基础雄厚,已建成万亩优质大米基地、11900亩吨粮田和年产75660吨蔬菜、3041吨瓜果的菜、果基地, 并建成陕南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和汉中市首家大型外向型脱水蔬菜厂与之配套,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集约化体系;建成了桑蚕基地和集娱乐,休闲、捕捞、垂钓为一体的百亩水产基地, 有种、养、加大户1001户,专业村4个,专业组25个。商贸繁荣,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蓬勃发展。 全镇现有企业3380个,有18个企业通过计量鉴定,17个企业通过全面质量达标验收,24个企业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先进企业或优秀企业;有24种产品通过技术鉴定,其中,13种产品荣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14个产品在国内外参展中荣获金、银、铜牌奖,优质产品率达70%以上,产品销售率达的90%以上。全镇先后建成博望经贸商城、好运达商城等大型商贸专业批发市场,总面积达两万平方米;新建临街房670余间, 并先后建起商贸大楼30余座,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全镇私营企业总数达141户,从业人员达两千余人, 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02亿元,并实现企业产值10.5亿元;农业产值8400万元,多经产值达到7650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0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9元。 近年来,全镇有90%以上的村先后建成小康村、文明村,其中,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小康示范村” “文明村”各1个,“县级小康示范村”11个、 县级小康村26个,小康户占总农户的8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9 元;农村电话入户率达40%。 ◎ 特色产业城郊型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全镇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依托城市走开放开发式农业的路子,按照“主攻蔬菜、生猪,发展杂果、食用菌,提高特色产业园”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城郊型特色农业。随着天正休闲中心的建成、桃花园度假村的扩建,全镇集良种示范、休闲渡假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总数达到13个。栗子园钓鱼台、大东关荷花园等特色园区通过加大投入、提升档次、改善服务,知名度和规模效益同步提升。 主导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谢家井村张虎元投资1100万元新建成万头规模鑫发种猪养殖场,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其生猪养殖量、出栏量均居全县首位。全镇还巩固千头以上规模猪场5户,巩固发展百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164户,年生猪出栏量超过10万头。以桔柑为主的杂果面积进一步调优品种,调整结构,总面积达到5500亩。 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 经济发展全镇围绕建设以非公经济为主的工业强镇目标,依托城市开发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技改扩产等方式,使全镇非公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8年,全镇新发展各类私营企业51户,其中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8户,50万元以上生产性企业33户。宏达塑化扩建、天源新型建材、春都大酒店等一批私营企业先后落户我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80户;投资974万元对9户企业进行了技改扩产。特别是宏达塑化3000万条编织袋扩产项目已全面建成,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 3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 简介方城县博望镇东临省道豫01线,西依汉水最大支流白河,北傍伏牛山,南与宛城社旗接壤,许平南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镇域面积153平方公里,辖50个村,10万人,14.3万亩耕地。因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功高盖世,博得众望,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于“博望坡”,使博望名扬中外。现存景点有:张骞祠,一步三眼井,火烧博望坡留下的唯一一棵古柘树,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监修的三空石拱桥。博望为国家级三国旅游线重点段之一。 ◎ 行政区划博望镇代码:411322102。2006年,辖49个村委会:博望村、东风村、皮庄村、尚庄村、艾庄村、姜庄村、沈桥村、孟河村、张湾村、王张桥村、向庄村、罗庄村、湾街村、周庄村、朱岗村、郭街村、毛庄村、许庄村、郭老庄村、水饭店村、东李庄村、灵归铺村、董庄村、王庄村、王岗村、栗盘村、杨庄村、王彦庄村、柳树底村、赵楼村、曹河村、杨岗村、枣园村、池庄村、司洼村、朱庄村、秦王庙村、付村、关坡柳村、白河村、包庄村、前刘庄村、汪庄村、白庄村、沙山村、李良庄村、前荒村、胡家张庄村、梅林村。 ◎ 交通博望交通便利。东有豫01线,西有豫02线,郑(州)南(阳)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工程贯穿全境,南距南阳飞机场、宁西铁路和焦枝铁路汇点30公里。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地下水资源丰富,又处鸭河口灌区上游,有效灌溉面积14.6万亩。 ◎ 产业与经济博望镇党委、政府立足区位、交通、水利和历史名镇优势,着力培育壮大蔬菜、林果、小辣椒、肉鸡四大特色产业,并不断提高小麦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到2003年底,全镇蔬菜面积已达1.8万亩,并通过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注册“博望坡”牌商标,年产以番茄、黄瓜、西芹、甘蓝为主的优质蔬菜1亿公斤以上,产值达1.2亿元,产品远销襄樊、武汉、西安等地。林果面积达1.1万亩,通过了省专家组无公害林果基地验收,全镇共形成三大基地,产品以黄金梨、优质杏李为主,年产量在3000万公斤以上;小辣椒面积突破3万亩,产量在10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近6000万元,镇区已形成总长达1.5公里的辣椒市场,吸纳安徽、浙江等地客商40多户;年存栏肉蛋鸡150万只,年出栏肉鸡300万只,年产鲜蛋1700万公斤,养鸡业年产值达1.3亿元。年种植优势小麦8万亩,品种以9023为主,总产量值达3500万公斤。 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被确定为“三星级镇”、河南省“重点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