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斯坦霍加墓 |
释义 | 木垒县博斯坦霍加墓在县城东南约60多公里处,因地处木垒县博斯坦乡境内而得名。海拔高度约2400米。墓下方西北处有一圣水泉和一大片麻扎(坟茔)。游人和朝圣者乘车只能行驶到圣水泉,然后徒步登山行约2公里方能到达霍加墓。 博斯坦霍加墓位于一沟内,此沟遍布黑色岩石,石壁上块块岩石呈阶梯状,或者如有规律的衣服皱褶。沟中有长年不息的泉水流淌,可谓水草丰茂,是一个理想的放牧草场。因为沟内有两座霍加墓,因此人们将这条沟称之为霍加墓沟。霍加是阿拉伯语,又译为和卓,意思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可见这两座墓规格之高。 当地习俗博斯坦霍加墓为昌吉州重点文物保护遗址,是木垒、奇台、巴里坤、青河、富蕴、阿勒泰及鄯善、吐鲁番等地伊斯兰教信徒朝拜的圣地。朝拜者认为,来此朝拜就能够代替到麦加朝觐,完成功修。在朝拜霍加墓之外,还要到附近的圣水泉饮用圣水,以祈求幸福吉祥,祈求生儿育女,祈求解除病痛等。 地理位置西北的山坡比较陡峭,但因为岩石呈阶梯状依次向上,攀登起来并不困难。当顺着这面山坡攀登大约三分之二的距离时,就看见一座呈东西走向、屋顶如穹庐的拱拜(坟墓)。这就是艾贤木汗霍加墓。艾贤木汗霍加墓分前后两室,前室为过厅或朝拜处,后室放置着一具木棺。墓周围挂满了朝拜者奉献的各色绸布。 顺着山坡继续攀登几十米,就基本上到了平缓的坡顶,这里海拔约2400米。这里又有一座拱拜,这座拱拜是木石结构,同样呈东西走向,有前后两室,后室存放着一青砖棺。这座墓周围也挂满了各色绸布。 由于缺乏文字史料记载,不知这两座墓建于何时。据说这两座墓当初是砖木结构,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改为纯木质结构。1984年,当地教民自发翻修这两座墓,一座成为木石结构,一座成为砖灰结构。 霍加墓于1998年被昌吉州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垒、奇台、巴里坤、青河、富蕴、阿勒泰、鄯善、吐鲁番等地伊斯兰教信徒每年都有人来此朝拜,多的时候一次可达上千人。朝拜者认为,来此朝拜就能够代替到麦加朝觐,完成功修。清中叶,有回族人在此盖有守墓的房子,以后,又有维吾尔族人在此修建了守墓房。 有关传说由于缺乏文字材料记载,有关霍加墓的事迹只是一些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贴木儿汗和妹妹艾贤木汗两位圣人在带领教民们东迁途中,遇到一大群魔鬼。魔鬼欲全部消灭贴木儿汗和他的教民。贴木儿汗和教民逃到了现在博斯坦以东的圣水泉处。为保护教民们的生命安全,贴木儿汗决定由他和妹妹艾贤木汗向东南方向跑,吸引魔鬼们追赶,让教民们悄悄向西下山躲藏,伺机逃生。教民们听命西逃,果然保住了生命。贴木儿汗同妹妹艾贤木汗共骑着一峰骆驼跑到山顶处,魔鬼仍然紧追不舍。这时,山顶突然裂开了两道石缝。贴木儿汗立即从骆驼上跳下来,躲在最上面的石缝中,艾贤木汗则藏在下面的石缝内。魔鬼没有找见兄妹俩只好离去。贴木儿汗兄妹在石缝中归了真。后来,教民们为纪念舍已为人的贴木儿汗兄妹,就在他们归真的地方分别建起了两座霍加墓。 这些神话传说透露出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木垒县政协的一个干部说,这个传说可能反映了伊斯兰教当初在此传播时,与其它宗教之间的冲突,或者反映了内部教派之间的尖锐矛盾。 ,前几年从贴木儿汗霍加墓中发现了6块铭文方砖,全部是古阿拉伯语,不知道其含义,已经让自治区有关专家翻译。这或许可以揭开霍加墓之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