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骨痹(骨痹胺) |
释义 | 骨痹(骨痹胺)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骨痹(骨痹胺) 英文名称: bone bi-disease 定义: 以肢体麻木无力,骨骼疼痛,大关节僵硬变形,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内科疾病(二级学科);经络肢体病(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骨痹(骨痹胺)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于周围关节者以女性居多。发于中枢关节者以青年男性居多。本病与痛痹、历节、痛风、热痹、鹤膝风、尫痹等的某些证型可能有所交错,如果出现关节剧痛、肢节拘挛屈曲、强直畸形者均可列入本病范畴。本病与肾痹的关系甚为密切,可以是肾痹的初期或中期的发展阶段。 目录 基本概述 症状 病因病机 诊断 辨证治疗 风寒湿痹证湿热蕴结证肝肾亏损证痰瘀互结证其他基本概述 症状 病因病机 诊断 辨证治疗 风寒湿痹证湿热蕴结证肝肾亏损证痰瘀互结证其他展开 基本概述语出《素问·痹论》。指气血不足,寒湿之邪伤于骨髓的病症。主要症状为骨痛、身重、有麻痹感、四肢沉重难举。 骨痹 病名。 ①风寒湿邪内搏于骨所致骨节疼痛,肢体沉重之证。多因骨髓空虚,致邪气乘隙侵袭。《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证见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治宜补肾祛邪,用安肾丸、附子独活汤等方。 ②指肾痹。《症因脉治》卷三:“肾痹之症,即骨痹也。”详肾痹条。 ③指寒痹、痛痹。《医宗必读·痹》:“骨痹即寒痹、痛痹也。”其证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参见寒痹、痛痹条。 症状骨痹在《内经》早有记载,但不够系统。后世医籍虽有论及骨痹者,但均缺乏对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较为详尽的论述。本病症情较为严重,容易致残,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西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髓瘤、痛风等病种出现骨痹的主症时,可参考骨痹辨治。 病因病机骨痹不都属于始发病证,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张氏医通》和《类证治裁》均提到:“骨痹,即寒痹、痛痹也。”这种提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寒痹、痛痹的疼痛症状都很剧烈,容易演变为肢躇筋缩、肢节废用的骨痹。其他如历节、痛风、鹤膝风等亦有类似情况。骨痹的外因并不只限于感受寒邪,六淫之邪皆可致病。至于感邪的诱因可以多种多样,或饮酒当风,或水湿侵渍,或露宿乘凉,或淋雨远行,或嗜食辛辣厚味等等,不胜枚举。 诊断根据古代医家对骨痹证候的描述,骨痹的临床表现大致有以下的特点: 1.关节或肌肉疼痛剧烈。 2.肢体酸胀重着。 3.关节浮肿,甚则变形。 4.肢体僵硬,屈曲难伸。 5.汗出烦心。 针对历节、痛风、尫痹、鹤膝风等病的某些证候与骨痹相似之点,可参考以下内容作出诊断。 (一)病史 1.发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伤史。 2.有长时间的腰背部僵硬疼痛或四肢大小关节的肿痛史。 (二)全身症状 1.全身乏力、沉重酸胀。 2.低热或怕风冷。 3.多汗、心烦。 (三)关节症状 1.腰背或四肢大小关节固定性剧烈疼痛。 2.四肢大小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3.关节屈曲难伸,或有僵直、畸形。 辨证治疗风寒湿痹证证候:四肢关节疼痛,或有肿胀,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肢体酸胀沉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紧。以关节疼痛、肢体疫胀沉重、怕风冷、阴雨天易加重为辨证要点。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30g 川芎12g 当归12g 麻黄9g 桂枝12g 羌活15g 独活20g 防风12g制川乌(先煎)10g 川牛膝20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川牛膝活血通络。 加减法:如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可加茯苓、泽泻、车前草;如上肢痛甚加细辛、片姜黄;下肢痛甚加松节、钻地风;如服药后有咽干、咽痛等症出现,可酌加麦冬、生地、玄参。 湿热蕴结证证候:关节红肿,灼热焮痛,或有积液,或有水肿,肢节屈伸不利,身热不扬,汗出烦心,口苦粘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以关节红肿热痛、口苦粘腻、纳呆、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方药: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庄薏米30g 土茯苓30g 山栀子10g 金银花20g 连翘15g 川牛膝20g 木通6g羌活15g 独活20g 防风12g 川芎12g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山栀子清热除烦;生薏米、土茯苓、木通清热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川芎、川牛膝活血通络。 加减法:如发热、关节红肿明显者加黄柏、板蓝根;如关节积液或有浮肿者加车前草、泽泻、防己;如关节僵硬、疼痛剧烈者加炮山甲、全蝎、白花蛇。 肝肾亏损证证候:腰尻疼痛,上连项背,下达髋膝,僵硬拘紧,转侧不利,俯仰艰难。腹股之间,牵动则痛,或有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舌质尖红,苔白少津,脉象沉细或细数。以腰髋疼痛,脊柱僵硬拘紧,腹股之间牵动则痛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大补元煎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熟地黄20g 葛根30g 羌活12g 杜仲12g 枸杞子15g 秦艽12g 土鳖虫10g 桃仁10g 红花10g 乳香10g 川牛膝20g 方解:方中熟地、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秦艽、葛根、羌活散风强督;土鳖虫、桃仁、红花、乳香活血化瘀;川牛膝活血通络。 加减法:如有骨蒸潮热,自汗盗汗、腰髋灼痛者,加金银花、丹皮、知母;熟地黄改用生地黄:如恶寒、肢冷,得热痛减,加桂枝、川椒、熟附子。 痰瘀互结证证候:关节疼痛肿胀明显,甚则变形,难以屈伸转动,动则痛剧,或寒或热,寒热错杂,全身乏力,两手时有震颤,四肢常有抽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多白腻,脉象沉细或涩。以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全身乏力、动则痛剧、难以屈伸、舌质紫暗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益气血,化痰破瘀。 方药:趁痛散合圣愈汤加减。 黄芪30g 党参2g 当归15g 川芎12g 桃仁10g 红花10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炮山甲9g 土鳖虫10g 白芥子10g 全蝎6g(研冲)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当归补益气血;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山甲、土鳖虫、川芎活血化瘀;全蝎祛风解痉;白芥子化痰散结。 加减法:关节红肿疼痛或有低热者加金银花、板蓝根、虎杖;关节冷痛,得热痛减者加桂枝、川椒。 其他股骨头坏死的中医病因与病机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机有几下几种: 1.暴力所伤由于外界暴力、创伤造成轻者皮肉受损,重者组织结构破坏骨折,使气血骤然瘀滞,气机不利,阻遏脉络,脉络不通,气滞血瘀,股骨头局部血液供给受阻,从而发生股骨头坏死。暴力所伤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骨失所养,久之发生股骨头坏死。 2.六淫所伤风寒湿邪所伤,主要是感受寒湿邪,寒湿之邪内敛,肾阳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外邪侵袭所致。阳气受阻,气血鼓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痹阻不通,骨失所养,而气滞血瘀,筋脉失养,阳气不足,阴寒内胜,气血凝滞,不温煦四肢,发为股骨头坏死。肾阳不足。 3.邪毒所伤邪毒乃药物之毒,毒邪内侵,肝肾脾受损,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气机升降功能失调,久之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是肝肾之外合,肝血充盈,筋骨得养则关节功能正常。久病肾脏受累,肾阳不足,脾失于温煦,气血生化乏源,骨生长不利。由于阴阳互根互生,肾阳不足,阴精化生无由,致使肝肾阴精亏虚,故气血两虚,肝肾不足,髓海空虚,肾虚则骨枯槁而不用,久之骨质疏松。脾气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肌肉挛缩,屈伸不利,久之则发生股骨头坏死。研究证实,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可导致体内免疫功能低下,造成肾阳虚,易于诱发本病。 4.先天禀赋不足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股骨头骨骺发育不良,易于坏死,或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包容不足,均可导致股骨头坏死。 5.后天失养后天之本在于脾,先天之本在于肾,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生,无以濡养机体,先天肾精得不到后天水谷精微充养,则肾精不足,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骨失所养,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6.劳伤过度劳伤过度,伤及气血,气血不足,筋脉骨骼失养,四肢百骸及关节功能活动都赖于气血的温煦濡养,股骨头得不到充分血液供应,亦可造成骨质疏松,易发股骨头坏死. 经云:《素问·五脏生成篇》载:“肾之合骨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素问·痹论篇》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痹在于骨则重”。《素问·痿论篇》说:“肾气热,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之合骨也”是指肾脏与骨关系密切,肾病及骨,骨病及肾。肾痹临床表现为骨萎弱不能行走,身蜷不能伸直。“骨萎,足不任身”是指两足不能支持身体,行走不利。“骨蚀”、“骨痹”、“骨萎”及“阴疽”所描述的症状多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症状相似,所以可将股骨头坏死病归属“骨蚀”、“骨痹”、“骨萎”、“阴疽”等范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