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市彻雄
释义

人物简介

古市彻雄,出生于1948年,是活跃在当今日本建筑界的建筑家之一,自1975年早稻田大学建筑学科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丹下健三先生的设计事务所工作,1986年起创办了古市彻雄都市建筑研究所。

古市彻雄的著作

古市的著作“风·光·水·地·神的设计”

古市的著作“风·光·水·地·神的设计”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风·光·水·地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自然现象,而“神”却是非物质的、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为了能更确切表达其真实内涵,故将它们称做4+1元素。

“光”与建筑历来都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对光的精心运用一直是建筑师矢志不渝的追求,可以说光是表现建筑的灵魂。炎热的南方的建筑要遮光避光,而北方的生活需要更多地享受阳光的恩赐,这样就产生了光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当然建筑的形式也就千差万别了,同时光还能演绎出具有戏剧性变化的建筑空间效果,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九品寺的骨灰堂的设计中利用夕阳从天窗射入礼拜堂,使参拜者在此空间中肃然起敬、思绪万千,水池反射的闪烁光映在骨灰堂内充满着神秘色彩。

“地”就是大地,建筑是伫立在大地上的。由于地形的多种多样,给建筑设计带来许多创作灵感和构思的契机,但也有将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的,如中国西北的窑洞就是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和黄土的物理特点来建造的居住空间,地下空间常年保持冬暖夏凉的恒温有利节能。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表现出我们祖先利用大地、改造大地来营造居住空间的睿智。在使用要求、规模尺度、地形状况等方面对地形的利用,古市彻雄也有他独到之处,如将九品寺建在陡峭山坡脚下,为防山体滑坡将纳骨堂建在路边,既是安全防护的挡土墙,对正面道路来说又是沿街建筑。棚仓文化中心则将建筑的一部分纳入山体中,减小了建筑体量,更多地表现了自然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建筑与环境之比都相得益彰。

“风”即空气的流动,从严寒刺骨的西北风、破坏力强的台风到和煦温顺的微风,可以说我们的祖先与各种各样的风进行着搏斗、接触和利用,积累了许多经验。作品北会津乡政所就是古市借用当地居民在西北侧放置篱笆墙来抵御寒风的做法来布局建筑平面的,大大减少了建筑冬季的采暖负荷。

“水”是生命之源,也有人类诞生于水中之说,人类DNA中的水凝聚着情爱,这也就是人亲近水就会心旷神怡的原因之一。人类还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地利用水的气化热原理,改善热带地区居住小气候。人类依水而居来调节生理与心理平衡,提高生活质量。在古市的作品中,水元素均被或多或少地纳入建筑中,棚仓文化中心跌水流瀑的导向入口,还将河水引入基地,营造出好似建筑漂浮在水面的意境等等,无不凝结着他对水的匠心运用而表现出的空间效果,水已成为古市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特别是九品寺建筑中分隔人间与“天堂”之间的水面则赋予了情感的内涵耐人寻味。

“神”是不同于上述四种元素的非物质形态,存在人的意识中,是非自然、看不见的主观“意识”,可它对建筑形态和概念的决定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宗教,向望天的基督教、麦加为目标的伊斯兰教、天竺为标志的佛教,都是由宗教来决定着轴线和形态,虽然中国风水不一定完全是科学的、合理的,可它对建筑布局和设计的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的。进一步理解和剖析古市的作品,“神”也可理解为人类长期积累和沉淀而传承下来的文化理念、审美意识、生活方式,是贯穿并掌控建筑创作全过程的重要元素,它赋予建筑以灵性。

古市彻雄大学毕业后就在丹下健三身边工作了长达十一年,参加过包括东京都厅在内的许多大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项目,从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丹下健三那里学习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这对古市后来独立开设建筑事务所并逐渐成为著名建筑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尤其是丹下健三对建筑的狂热追求和热爱以及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令包括古市在内的弟子们所敬佩和感动,他常说这也许比从丹下那里学到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更有价值。

事实上,古市很早就对现代建筑产生过不同看法,现代建筑以其明快的结构、逻辑性布局、纯几何构成以及与当代技术同步发展等已成为国际化潮流,在世界各城市和各地域都有许多似曾相识的现代建筑。在赤道线上的新加坡可以建造出与日本同样玻璃幕高层建筑,由于忽略了其地域的热带气候特征,为了维持平时的运营,其能耗非常惊人,相比较采用自然通风,远挑檐口产生大面阴影等传统做法,前者显然很不明智。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也使生存环境面临新的挑战。长期的实践中,我们祖先有着很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这些智慧在20世纪科学技术万能的时代却被遗忘了,如何将其植入现代建筑中,对建筑的节能、环境的保护具有借鉴价值。

比起巴黎、伦敦的建筑,古市认为埃及的金字塔更具有震撼力,希腊的建筑艺术更具感染力。在年轻的时候,古市就曾对非洲的、亚洲的水上民居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因此他对原生态的住居和地域性特点的建筑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类不应为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勇猛而自豪,而更应该为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对传统的怀旧并不意味着他要在创作中复古,而是借鉴祖先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并与当代科学技术融合,寻找具有新价值观建筑的创作方向。

九品寺(风·水·地·神)

(神)按照现奈良仍然沿用的中国式佛教寺院的伽蓝布局来组织总平面,释加出生于西边的印度·天竺,其宗派认为,西为西方净土,是最终到达佛教极乐世界的方位,为此伽蓝与东西轴吻合,骨灰堂为南北向狭长,环绕回廊,中央则为日本佛教的传统山门,傍晚夕阳穿过骨灰堂无数的窗口映红了室内空间。

(地)利用自然的8m高差建三层骨灰堂,首层设置停车场,二、三层为骨灰堂,三层与寺院、水池在同一标高。从正面山门进入,再加上台阶逐渐进入正面本堂礼拜堂,也就是院内的二层标高。日落时神圣的光穿过骨灰堂上方的窗直射礼拜堂内。

(水)院内的心水池寓意着此岸与彼岸的分界,来参拜先祖的人们穿过中央山门,走上台阶后本堂(此岸)就映入眼帘。通过那条架在水池上的玻璃桥,进入骨灰堂(彼岸)拜见先祖的魂。心水池也延伸至骨灰堂内,水面反射光散在骨灰堂内充满神秘感。

(风)两层空间的本堂采用钢结构,上部是礼拜堂,下部为附属设施,礼拜堂只设采暖地板,夏季完全依赖自然通风。钢框架柱列围合出的礼拜堂空间,推拉门全部能收起就能使空间完全开放,完全可以借助自然通风。

棚仓文化中心(水·地)

为15000人的小镇服务的文化设施,基地位于镇中心外围的山谷中,要求该设施与周边建已有许多休闲设施,围合成中央广场由于文化中心一部分切入山体,设计时还应将其从已有的建筑群中显现出来。

(地)基地是东西走向,与面对广场的音乐厅大空间形成角度,这也与现存建筑相交,成为群体的有机部分。

尽可能利用斜坡地的自然特点进行创作、将音乐厅设在坡下,福利学习设施设在上面。由于停车场与建筑入口有一定距离,为方便雨天行人的活动,专门设置了兼做室外休息空间导向的柱廊。

(水)与建筑之间做了一个水池,沿着导向柱廊台阶而下,水池也就形成了阶梯状的瀑布。随着时间或是季节以及室内灯光的变化,有着各式各样的表情。特别是当夕阳映射在水面,会提高人们对音乐会的期待,水面穿过玻璃墙顺延至前厅内。水在夏季还能降低南侧玻璃幕墙的温度,起到节能效果。

水游园(地·水)

人类喜欢依北而居,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为了防洪水,河两岸都筑起了防洪堤,把人的生活与水隔离开来。淡水水族馆临河而建。现状却是5m高的防洪堤把基地与河隔开了,人们不能亲近水,因此,让建筑与河水很好的联系成为设计的关键。

(地)将水族馆入口标高提到5m与防洪堤高度相等,在形成的三角形内的填土造成的大坡面,其上种植绿化、设置步行道,参观者被自然地引导至二层入口,大斜坡还可用作室外剧场,自由的通行,步行坡道贯穿水族馆内直达防洪堤上,使建筑与河水就有了直接的联系。人们站在向河面倾斜的屋顶花园上,眺望着河川,自由漫步。

(水)将河水引入基地内,使水族馆周边也设计了大的水池,好象水族馆漂浮在水面上。以水为主的景观与水族馆功能个性相得益彰。

北会津乡政所(风·光·木)

5000人未满的山区的乡政所,位于受季风性影响,冬季西北风强劲大雪深厚的寒冷地带,冬季基本上是阴云多雪的天气。

(光)冬季尽可能用自然采用,因此加大层高南侧采用玻璃面。屋顶局部设置了玻璃采光,白天让自然采光充满了办公室空间,达到省电节能的目的。

(风)冬季为减少西北风的影响,西北侧用砼墙体围合。自古以来,日本北方,在西、北侧就有放置篱笆墙来抵御西北风的做法。采用这个概念可以减少冬季采暖负荷。

(木)在该地域,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木结构建筑中,与木结构建筑有着很深的情结,在设计中局部纳入木结构,用在入口门厅和办公室空间。木结构虽然抗震弱,但让其同边的砼墙联合作用可以起到足够的抗震效果,达到各尽其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