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桂高
释义

简介

古桂高,字梅先,号力耕,石云斋主,1943年生,广州市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教授、广州市电视大学书画联谊会会长。出版经济学论文和著作多部。在兼职教授书法的过程中,公开发表《古桂高小楷》等书法作品多部。书法作品入选白云山广州碑林。

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麦少麟的弟子,曾师从岭南第一才女冼玉清,以诗、书并美著称广州艺林,与其唱酬者如师友谢健弘、陈玉森、李五湖、梁鉴江、林亚杰等,多为广东诗、书界一时之俊彦。

著名的旧体诗人李小竹、收藏家高丰等,对诗、书并重的古桂高十分推重,认为他是广东省诗、书界的清流。

古桂高擅写行、楷,书风洒脱,作品蕴秀涵美。他也精研硬笔书法。从其学习书法、诗词、古文的学生甚伙,遍布广东各地。

书法作品选

自书诗

轶事

“琅玕馆”里受教益

文字: 古桂高

摘自2005-12-2金羊网

1960年,当我还在高中念书的时候,有幸拜师书法家麦华三。他曾赠我一本羊城八景诗词书法集,第一篇书法写的就是冼玉清的诗作《鹅潭夜月》:

尽涤百年耻,鹅潭月更新。繁灯城不夜,笑语泛舟人。

独特的治学风格

见到玉清师,是在1962年9月考上中山大学之后。一天,当我从康乐园东区沿小路去中区时,在马岗顶一座小洋房前见到华三师正与一位鹤发童颜的女教师谈话,见我即高兴地引为介绍。玉清师欣然说:“你的华三师经常来康乐园切磋学问,还帮我打扫卫生,抹地洗物。”我说,两位长辈都上了年纪,这些事日后就由学生来代劳吧。从此,我便经常到玉清师的书斋琅玕(lánɡɡān)馆去,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亲聆玉清师为人治学的教诲。

我每去玉清师的书斋琅玕馆一次,就受到一次新的教益。一天,冼师问我懂不懂拓碑,我说华三师曾教我到人民公园拓过一方篆书碑,效果还可。冼师听后很高兴,随即写了一封给漱珠岗纯阳观主持吴宗海的信,请求允许把纯阳观的一方《碑记》拓回来供写作参考用。我遵师嘱完成了任务。玉清师又嘱我用小楷抄录一本张仲景的《伤寒论》,在抄写中我接触到一些医学知识,也练了一次书法。又一次,玉清师叫我学查《词源》,弄清楚“獭祭于鱼”的含义。我去图书馆查看,才知道“獭”是一种灵活的水陆两栖动物,当它捕鱼后将鱼陈列水边,犹如祭祀一般,故称“獭祭于鱼”,引申义是“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她说珠江河也偶尔发现此类动物,广州人俗称“定风猴”,游泳者倘遇上,很易出事。她还告诉我,《聊斋》里描写此类动物化为怪异,半夜里吸人脚板底的血,小说家言也。由此可见,玉清师从事考据学的研究,不仅要在大量的故纸堆中讨生活,而且要注重在现实生活里寻找理据,旁征博引、提要勾玄,涉及天文、地理、动植物等自然科学和政、经、文、史、哲等社会科学知识。她的文笔围绕岭南文化,考据十分精微,于中体察了一位杰出的岭南女史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敬业专志的品格。我后来接触到玉清师的作品:《天文学家李明彻和漱珠岗》涉及天文学知识;《苏轼与海南动物》涉及动物学知识;《广东最早的一本医书》和《广东草药专家何其言》等涉及了医学知识,如是等等。

志在有补于世

几十年后,我才慢慢地读通了玉清师本身这本“靓书”。

玉清师常说我的华三师治学专志,心无旁骛,一生人专精研究二王书法,形成了自我面目。而我样样想学,贪多必失。当时我还不太理解,后来马齿渐增,阅历与碰壁多了,才知道玉清师批评的良苦用心。1964年,我要下乡参加“四清”运动,这对于我这个从来只信光明,很少接触另类现实的学生,感到惘然。苦闷之际,便偷偷地带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每晚在蚊帐里把着手电暗背一首,白日开会时也暗自咀嚼。以为已经“经风雨,见世面”,偶有所感,发而为诗,我试恭录敬请玉清师斧正。不料,她把我的所有诗作寄退给我,说此时只宜专心工作,暂时不宜为诗。回忆起来,这正是恩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

玉清师常常教诲我做人要学华三师,为人质朴,宅心敦厚,待人至诚。其实,玉清师同样是敦厚至诚。她将自己的俸禄资助过许多师友学生,比如鼎力资助冼星海便是人所皆知的事实。至于她曾资助华三师则是我后来才知的事情。华三师在上世纪50年代未有公职,只以私塾执教谋生。玉清师就经常在钱财上帮助华三师,直到华三师在上世纪60年代入广州美院供职为止。而我,当日双亲俱老,弟弟尚幼,一家四口生活捉襟见肘。冼师了解后,经常惠我10-20元,这在当时如遇甘霖。家父感激之至,特此赋诗答谢。玉清师待我如子,经常留我吃饭,一小碟青菜,一小盘肉食,一小边咸蛋,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味。我常替她寄信,都是旧信封翻新再用的。当时就有人说她“孤寒”。可是她把承继的百万元遗产却统统捐作社会卫生事业基金。这种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美德,正是我们后学应该继承的优秀传统:自奉甘于淡泊,志在有补于世。

我认识玉清师的时候,她已近古稀之年。曾见过她的桌面相架上镶着一张年轻时的玉照,清丽真纯,心里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玉清师没有成家?作为后辈,未敢问出口。后来才知道,玉清师为了专志于国学研究,宁可守身如玉,以书为伴,以校为家,以学生为子。据说她曾婉然拒绝过男士的追求。然而她待人之诚,至死未变。1965年在她谢世之前,她已写好了生前师生友好的名单,嘱托香港的亲人日后一一面见致意。记得她的香港亲属特约我到华侨大厦见面,转告我关于冼子的叮嘱与祝福。这正是玉清师善始善终、至情至性的写照!

程门立雪教泽难忘

——纪念麦华三先生诞辰一百年

古桂高

金羊网2007-11-2814:39:35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每当想起麦师华三的音容笑貌,想起当日在“万简楼”上聆听教诲,如坐春风。

我得幸拜在麦师门下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程门立雪,虔诚之至。当时我是高中生,曾到广州文化公园参观麦师的书法展览,越看越爱

之际,忽见一位君子般风度的儒雅长者与观众娓娓相谈,什么“写字如屋漏痕,椎画沙”;什么“临帖要取法乎上,直追魏晋”;什么“采百花而酿蜜”……我茅塞顿开,受益良多,鼓起勇气问吾师地址,就这样,登上了“华堂春暖,三岛书香”的万简楼上。

麦师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第一次就书写我的名字,叫我单勾、双勾,摹临运笔百千次,说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先要打好基本功,从写好自己姓名开始。

那时,我是南武中学(市19中)的高中生,曾引荐麦师来校讲课,麦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风趣。许多同学听后,顿生学书之心。以后,我又随师到各中小学讲课,有时他用我的作品示范,给我很大鼓励。麦师曾赠我虞世南《夫子庙堂碑》、智永《真草千字文》等给我临习,特别赠我《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临摹印件,使我爱不释手。麦师还讲诗词歌赋,如《兰亭序》、《洛神赋》,甚至孙过庭的书法理论《书谱序》,使我们不仅爱上书法,而且爱上了古典文学。

他教我们案头有三本必备之书:《古文评注》、《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常读之,感觉文学水平大有提高,也促进了各门学习,1962年成功考取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麦师特此写了一张条幅赠我以资嘉勉。后来,他把我介绍给中山大学岭南才女冼玉清教授。两位恩师,影响到我一生的教书生涯。

麦师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书法教育学和理论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用粤语朗诵诗词歌赋,抑扬顿挫,吟咏把玩,十分悠扬,韵味十足,还到电台上示范。他告诉我,广东话保留了许多唐韵,诗要吟,词要填,才能体现个中韵味,书法也是这样要有节奏感。他写“龙飞凤舞”四个大字,最后舞字加一点,跳起一掷,恰到好处,大概到了“张颠素狂”的境界。有人评麦师的字是“靓仔字”,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后来越来越感到,麦师主攻二王,得其神髓———遒美,同时兼善北碑,吸取其雄强之风,观碑察帖,熔冶一炉,心手双畅,臻于化境,便成了独树一帜的麦体。广州有位诗人李小竹告诉我,你老师麦华三的字的几何角度臻于上乘,世人难及,他的捺刀真的美不胜收。

这正是麦师在《岭南书法丛谈》上说的,岭南书风“重气节,重学问,不求闻达和富创造性”吾粤历代书家如陈献章、湛若水、陈恭尹、屈大均、康有为、梁启超、吴道镕等无不是饱学爱国之士,优秀传统一脉相承。临文之后,特书联句两对:

春雨倾情长润物,传人励志永承风。岭海传灯书风蔚起,程门立雪教泽难忘。

评介

诗书珠璧现奇光

胡荣锦

识古桂高先生时,他正值壮年。个子不高,却总是精神奕奕。表面上,他擅长书法、旧体诗词、哲学,这是许多人早就知道的。但内里,他为人低调,有点旧派文人悲己自牧的特点,却鲜为人知。

有一天,我与中郎陈家良往访正南居,他们谈了很多我认为是算是僻学的东西,如粤剧的唱腔、农耕的细节等。说到兴起,他们站起来,竟然玩起了“讲手”,原来他们都是咏春“黏手”的爱好者。他们你来我往,年轻的中郎也没能在壮年的古桂高身上占得多少便宜。

多才多艺是古桂高先生的特点,但往往被他有意无意藏掖起来。而这种渊深流静的博学,时常沾溉我。

喜作新猷大卷文

“一日无诗人索寞,余闲有酒意清狂。”(《春日偶成》)古桂高先生早年的诗感慨且工。像“不觉春来多梦时,又惊青发几痕丝。无情岁月匆匆过,着意诗书惜惜迟。凭轩可欣唯趣木,此生难了是相思。朝朝早起骑楼舞,未恐行人笑我痴。”(《己巳初春晨运感怀用郁达夫韵》)就写得自然脱俗。

而《咏荷》的“羡君一出污泥红,净立亭亭引好风。”咏物寄怀,情蕴其中。

他曾有一组北游的律诗,写得慷慨淋漓,非常工整。

与前辈的交谊,是古桂高先生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达人悲已逝,长恸我心头。”(《痛悼曾昭进老》)与“今朝祭奠词人返,梦里敲诗总不眠。”(《哭曾昭进老》)足见他与师长情谊的深厚。对有乡谊的前辈、师长如谢健弘、麦少麟、陈玉森、李五湖等,他都坚执弟子礼。至于敬爱更加早的老师如冼玉清、麦华三等,就可想而知了。

“斫地狂歌震北国,振衣倩影起南荒。飘零最感屈原苦,客座易生仲则凉。”当年我曾有诗盛赞古桂高先生的诗作。

“不分贫富只投缘”(《新春烹茶咏》)、“清茶甘几许,翰墨意千重。”(《庚寅虎年新春会于番禺大石黄生新居有赠》)古桂高先生晚近除诗之外也多写了词,内容大率为教书育人的喜悦、友兰侣竹的幽怀、呼朋引伴的乐趣等。诗风一如以前的潇洒,但内容就可作笔记看,属于笔记诗吧。

纵横写尽三千牍

“平生雅好乐诗书,南帖北碑总不如。夜有梦中神笔会,龙飞凤舞起泉居。”古桂高先生谈起书法,都是浑忘尘俗,我心狂野。

我曾借郁达夫句“纵横写尽三千牍”来形容古桂高先生勤于临池,也在《南国砚边搜奇录》中有专节谈到古桂高先生。但给人的印象,他只是个书法活动的推手,这当然是不全面的。另外,他常以小楷或硬笔书法示人,有人以为他只擅长写小楷,不会写大字。虽然我收藏他的书法不多,但就所知所见,他的草书浓纤折衷;楷书势巧形拙;行书遒劲雄健,是典型的温雅南书。

当然,也有人讥其难以脱出二王、二麦门槛,有些字显得不够力,变化不多等,也不无道理。各书入各眼,一成有得便不俗,我相信古桂高先生也有雅量听这些评价的。

习史习经兼二王

“习史习经兼二王。”古桂高先生喜欢临古人碑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毛笔、硬笔都临,孜孜不倦。在他的《古桂高小楷》中“自序”已备述缘由。《古桂高诗书翰墨缘》中收录多种古桂高先生的临帖。

自然,古桂高先生的业师麦少麟先生也隐隐指出要他不应太沉迷临帖。(说见99页)麦先生说得很在理,古桂高先生自然明白个中道理,这在他的《陈苇塘书法自具悟性》(说见108页)一文中,也谈及了与古人“会”与“离”的学书之道。

糅杂各种书体,写出新意,是时下许多书法家刻意追求的新趣,但其实也没什么人能有让人悦服的创新。近世以来。“书”起蒿莱者,舍康有为其谁?所以,认认真真做人,认认真真写好字,也算是一个书法家的至道。

龚定庵诗云:“略工感慨是名家。”(《歌筵有乞书扇者》)说的是诗要有个性和激情。

如能懂得据“略工感慨”来理解、欣赏古桂高先生的诗词、书法,是为知者。

《古桂高翰墨掇英》收集古桂高先生部分自书的诗词、书法,计有:

自书诗71首、书法作品33幅、临帖4种,并附有古桂高先生的书法言论、个人介绍等。集中还收录多种古桂高先生的师友、学生题赠给他的书画、诗词,因都已有文字说明,故不再一一注明。

因未能通览古桂高先生的诗词、书法,且不再重复其《古桂高小楷》的作品,故《古桂高翰墨掇英》仅就辑集者所见而成,并非古桂高先生才艺的全貌。

精于诗书的古桂高先生显然非寻常书匠,他以诗书己娱人,传播艺术,广结善缘,其乐无穷。《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细意欣赏他的诗、书妙笔警句,自是赏心悦目的乐事。

古桂高诗书颂荔湾

金 隼

2007年中秋,澳门画家叶泉招请古桂高等朋友夜游荔湾。他们在月下漫步荔枝湾畔。忽然,叶泉说他希望回故乡广州举办画展。同行的何道根(世居荔湾的名画家)建议叶泉去荔湾湖公园的海山仙馆举办。

“对,海山仙馆曾有‘岭南第一名园’之称,是西关的名胜,道光年间清代富商潘仕成将荔枝湾方圆几百亩地买为园宅,大兴土木修亭葺台,集古藏帖,是荔湾的风雅胜地,水色柳影,与你的花鸟画相得益。”

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古桂高博学多才,他还特意说了一句:“西关有很多人精于画,你的绘画艺术会在这里遇到知音的!”

古桂高极力推荐荔湾妙处的话打动了叶泉。这三个中学是同学、现在都是名书画家的老朋友就在西关的月色下谈妥了画展举办地点的事宜。

2008年1月5日-31日,有“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的叶泉的花鸟作品展如期在荔湾湖公园的海山仙馆举行。古桂高到贺,并写下《忆江南·荔枝湾》:

中秋好,

月下步西关。

红树绿烟清水阁,

琼楼玉宇荔枝湾。

好不恋人间。

词中“红树绿烟清水阁,琼楼玉宇荔枝湾。好不恋人间。”描写了荔湾湖公园的美景,表达了他与对荔湾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喜爱。古桂高早年师事麦华三先生,他的书法秀而不媚,如珠玑玉树,清逸而有骨气。

古桂高与荔湾素来有缘。早年他跟麦华三学习书法,麦先生曾赠他一本《羊城八景诗词书法集》,集子里第一篇书法就是写荔湾的名作《鹅潭夜月》:“尽涤百年耻,鹅潭月更新。繁灯城不夜,笑语泛舟人。”不久,他就认识了写这首诗的岭南大才女冼玉清,并跟她学习诗词。

古桂高跟荔湾众多的文化名人交往极多,像书法名家区潜云、收藏大家高丰、诗词好手李小竹等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们常常在荔湾一带行吟,在《古桂高自书诗》中,他留下了众多颂赞荔湾的佳句,显见他对荔湾独有的人文风情的迷恋之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