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共青湖 |
释义 | 景区概况共青湖位于中国历史文化遵义城南约10公里处的遵义县龙坑镇,又名大水田,素有“郡之西湖”、“播雅天池”、“黔北明珠”的美誉。现存鹤鸣洞乾隆“万世永赖”碑载:“粤稽大水田堰肇自唐时”。《续遵义府志》载:“播雅天池在城南三十里,即《明史》所称大水田也,周广十余里,勘蓄溉田,当始在宋元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座古代水库形若巨掌,腕处筑坝,锁湖碧水。湖底有泉眼多处,涌流不绝。坝侧紫金山上朱建庙宇,今寺已不存。东岸有小山立于湖畔,形如半岛,与岸相接甚狭,可眺望湖山景色。山腰有溶洞,称“鹤鸣洞”,又称“仙女洞”,洞口刻“鹤鸣风景”4字,洞内有两壁有摩崖诗刻。 历史渊源遵义远古文明,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播州杨氏土司使人们修筑了许多的山塘水库,把遵义从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成了润泽一方的福地。于是有了“播州天池”——历尽万苦千心播州人掘挖群山洼地、筑坝积蓄清泉细流,为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建起的游玩园林和风水宝地。而此“播州天池”,即今天共青湖矣。 共青湖又名大水田。据《遵义府志》记载:“大水田堰,周九里七分,绝山而堤,其东通二孔以蓄池水,可灌田万亩”。已有千年历史的共青湖,明朝时期就闻名全国,吸引八方游客,属遵义有名的旅游景点,与全国最具盛名的杭州西湖相比,单就历史而言一点也不逊色。至于今日名“共青湖”,那是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遵义视察,看见共青团员们在此劳动,因而取了此名。 湖的四周森林茂密古木参天葱茏青翠,万千游客齐来,也可全部淹没于山林之间。湖畔自古还是鹤鸟、鸳鸯等水禽栖身的好处所,栖息着数十种禽鸟,乃是鸟的王国。湖西,一座跨湖而通的百米三曲平桥,给湖平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其北,一半岛伫立湖中,岛上怪石嶙峋,灌木丛生,又有名唤“仙女洞”之石洞,洞中石壁残存着清代道教修者的摩崖诗刻,给游人留下无限的遐思。又传闻此岛乃播州杨氏土司杨应龙(播州杨氏第二十九代统治者)母亲之坟墓,可随湖水之涨落而升降,给共青湖抹上了层神秘的色彩。 史料记载:“清代,湖中养鱼,满湖莲荷,夏日游人如织”。清代著名学者莫友芝有诗赞曰:“众山环苍池,九里蓄清境。讶然峥嵘间,趣与江湖水。”我想,明人汪珂玉评说西湖美景之妙语“晴湖不如雨潮,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用来评说共青湖一点也不为过。过去,145医院曾在此落建于此,而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典雅别致的休闲娱乐场所,向世人昭示着共青湖的魅力。 景区设施景区内拥有肥美的田园,秀丽的山峰和广阔的水面。湖西面平沙入水,岸上林木葱笼,花草芳馨。在昔天池寺的遗址上建陆军145野战医院,前临绿水,后靠青山,跨湖架三曲平桥通对岸。随着旅游开发,两岸已建有约20家山庄,供游人休闲娱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