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宫之城线 |
释义 | 简介宫之城线(平假名:みやのじょうせん)是一条由鹿儿岛县川内市(现时为萨摩川内市)川内站至鹿儿岛县大口(现时为伊佐市)萨摩大口站的铁路线。由日本国有铁道营运,是一条地方交通线。经过国铁再建法的施行而被指定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线,在国铁分割民营化前(1987年)停运。 路线概要 管辖(事业种别):日本国有铁道(第一种铁道事业者) 路线(营运公里):川内 - 萨摩大口 66.1km 轨距:1067mm 站数:20个(包括起终点站) 复线区间:没有(全线单线) 电化区间:没有(全线非电气化) 闭塞方式:通票闭塞式 运行状况在停用前,所有班次都是普通班次。一日中,在7班下行和5班上行来往川内至萨摩大口之间。其余短途班次包括:川内至萨摩永野/宫之城/萨摩鹤田、宫之城至萨摩大口/萨摩鹤田、针持至萨摩大口。 使用车辆Kiha40系 Kiha20系 川宫铁道1913年(大正2年):川宫铁道有限公司成立。 1917年(大正6年):开始建设川内至樋胁路段。 1921年(大正10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建设工程中止。同年2月,川宫铁道有限公司结业。 国有化后1923年(大正12年):把旧有已建设的路段(川内至大口)国有化。同年7月,建设工业再次开始。 1924年(大正13年)10月20日:川内町至樋胁之间(13.4km)开通,名为宫之城线,新设楠元站、吉野山站、樋胁站。 1926年(大正15年)5月8日:樋胁至宫之城之间(15.9km)开通,新设入来站、萨摩山崎站、宫之城站。 1934年(昭和9年)7月8日:宫之城至萨摩鹤田之间(7.6km)开通,新设佐志站、萨摩汤田站、萨摩鹤田站。同日开始使用汽油车运输。 1935年(昭和10年)6月9日:萨摩鹤田至萨摩永野之间(10.6km)开通,新设萨摩求名站、萨摩永野站。 1935年(昭和10年)8月28日:新设广桥站。 1936年(昭和11年)3月20日:新设萨摩白滨站。 1936年(昭和11年)6月5日:新设船木站。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2日:萨摩永野至萨摩大口之间(18.6km)开通,宫之城线全通。新设针持站、西太良站、羽月站。 1940年(昭和15年)10月1日:川内町站改名为川内站。 1958年(昭和33年)2月1日:开始使用柴油动车组运输。 1959年(昭和34年)11月23日:新设上樋胁站。 1974年(昭和49年)12月16日:不再使用蒸汽机车运输。 1984年(昭和59年)6月22日:指定为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线。列入停用铁道线表中。 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全线 (66.1km) 货物营运停止。 1987年(昭和62年)1月10日:全线停运 (66.1km),由巴士代替铁路服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