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宫颈病变
释义

宫颈糜烂--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异位)

原名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现红色的假性糜烂。国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术语,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目前宫颈糜烂仅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上皮脱落的真性糜烂。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由于病原菌的不同,白带的颜色、量也有所不同。白带可为粘稠的或脓性的,有时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下腹腰骶酸胀坠痛,盆腔部下坠痛或痛经,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

【治疗】对于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患者,宫颈细胞学正常,病原体检查(-),可以定期随访,无需治疗。如需治疗,原则上使病变部位的柱状上皮坏死、脱落,使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恢复正常状态即可,以局部治疗为主。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HPV感染属于常见的性传播感染,有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有至少一次的HPV感染。

【分型】目前已知HPV有120多种亚型,其中6、11、42、43、44亚型属低危型,一般不诱发癌变;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亚型属高危型,26、53、66亚型属疑似高危型,高危型病毒可导致细胞周期控制失常发生癌变。

【临床表现】低危型引起:外生殖器疣、复发性呼吸道多发性乳头瘤病、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高危型引起:平疣、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等。

【处理】单纯的HPV感染可以定期随访观察,或按第七版妇产科学教科书上建议的用保妇康栓治疗。外生殖器疣:冰冻治疗、手术切除、电烙术和透热疗法、激光疗法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处理: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定期观察HPV转阴情况,或使用能促使HPV转阴的药物。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2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病因】与性活跃、HPV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制剂有关。

【病理分级】CIN可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不典型增生;Ⅱ级为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级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临床表现】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

【治疗】60%~85%CINⅠ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若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冷冻和激光治疗等;CIN Ⅱ和CINⅢ均需治疗,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妊娠期CIN可观察,产后复查后处理。

宫颈癌(CC)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50~55岁。近40年由于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一下因素有关:性行为及分娩次数、高危型HPV感染和其他

【临床表现】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多数患者阴道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排液;晚期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

【处理】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

检测方法

HC2 HPV检测即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数值判别),它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子(DNA)水平直接检测引起宫颈癌的元凶,是目前全球最有效最准确的宫颈癌早期检测手段;是目前所有HPV检测方法中唯一获得美国FDA认证的技术,同时也获得欧洲CE及中国SDA认证。

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分型判别)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妇女宫颈细胞样本21种HPV病毒DNA的存在。是一种理想的HPV DNA检测及准确分型工具。

TCT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宫颈防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对HPV感染有提示作用但不能确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