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6月1日)

丛书名: 知识分子论丛

平装: 34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214045257

条形码: 9787214045256

尺寸: 24 x 17 x 1.8 cm

重量: 458 g

作者简介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教授。

查尔斯·泰勒,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学教授。

李丁赞,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蔡英文,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容简介

《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整整个世纪之中,在一片风雨飘摇的内忧外患之中,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礼崩乐坏的大乱世里,中国的知识分子被抛到社会上,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人社会”。他们试图以自己的知识权力和舆论影响力重建社会重心。这个“知识人社会”是自由的,也是独立的,但其根基是不牢固的。它一方面失去了与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与政治的制度性关联也是脆弱的。更重要的,无论是学院,还是媒体,都缺乏体制性的保障。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在身份上依然是自由浮动的游士,在心态上更是没有安顿下来,总是要依附在某个阶级、党派或社会政治力量身上。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是一个奇迹,是座建立在沙滩上的象牙之塔,当战争、内乱和革命纷至沓来时,终究倒了。曾经辉煌过,却没有熬讨舌十廿。

媒体评论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整整个世纪之中,在一片风雨飘摇的内忧外患之中,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礼崩乐坏的大乱世里,中国的知识分子被抛到社会上,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人社会”。他们试图以自己的知识权力和舆论影响力重建社会重心。这个“知识人社会”是自由的,也是独立的,但其根基是不牢固的。它一方面失去了与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与政治的制度性关联也是脆弱的。更重要的,无论是学院,还是媒体,都缺乏体制性的保障。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在身份上依然是自由浮动的游士,在心态上更是没有安顿下来,总是要依附在某个阶级、党派或社会政治力量身上。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是一个奇迹,是座建立在沙滩上的象牙之塔,当战争、内乱和革命纷至沓来时,终究倒了。曾经辉煌过,却没有熬讨舌十廿。

——许纪霖

目录

导言:重建社会重心: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与公共空间

Part 1 公共领域理论

现代社会想象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与民主共识的可能性

Part 2 近代中国的精英转型

调停、代言、压制: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地方精英

家族承续性与文化霸权——1368—1911年的宁波士绅

现代化过程中的地方精英转型——以20世纪前半期江苏常熟为个案的考察

中国革命中的知识精英与底层教育

晚清中国“思想界”的形成与知识分子新的角色探求

Part 3 公共空间与知识分子

近代B本公共领域的形或与发展

晚清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江南为例

自律性交往场所:清末上海公共领域的空间拓展

从庆典到抵抗:五四时期天安门集会的由来

青楼名妓与情艺生活:明清间的妓女与文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