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工字楼
释义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有一座陈旧而著名的“工字楼”。55年来,在中山一医内的那间“工”字形小楼里,成长起了中国一流医院的著名外科,培育出了一代代外科名医,进行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手术,创造了无数医学史上的奇迹。

基本信息

“工字楼”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1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中山一院“工字楼”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1953年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当时医院名称叫“华南医学院第一医院”,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广东公医医科专门学校附设公立医院。工字楼曾被评为全国“样板工程”,涵盖了中山一院的手术麻醉手术间和大部分病房。

解放后,卫生部拨款建设第一批全国重点医院,“工字楼”当时被评为全国“样板工程”,集中了医院全部内、外、妇、儿住院病房,以其鸟瞰图是一个“工”字而命名。 经历了50多年风风雨雨,“工字楼”培育了一代代名医,创造了无数医学史上的奇迹。

55年“工字楼”屡创奇迹

之后的55年里,在这座外表平平无奇的工字楼内,医生们曾屡创奇迹。60年代,世界首例人造骨在这里应用于临床;70年代,这里建立国内第一间心脏重病监护室,全国首例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80年代,全国第一例卵巢移植手术成功、中国大陆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成功;90年代,国内首例小儿肝移植、国内首例全肝移植、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相继获得成功;21世纪,国内第三代试管婴儿在此诞生;国内首例、世界罕见连头婴分离术成功。

一流技术吸引病人

这里的医疗技术是一流的。一直以来,多少病人都是冲着这里的技术而来的。

进入龙先生的病房,仿佛进入一间破旧的乡村卫生院: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挤着四张病床,每张床之间的通道只够勉强转身。虽然墙体刚刚批荡过,但墙壁、屋顶的裂痕仍隐约可见。老式推拉窗锈迹斑斑,窗户关不牢,下雨还会渗水。 龙先生隔壁的12床病人张先生来自深圳,他说:“我们深圳任何一间镇级医院,条件都比这里好,如果不是医院的技术高,我还真不会到这里来!”患右肺癌的张先生也说,他刚踏进这里时,真想掉头就走,但儿子儿媳好说歹说才把他留了下来,因为儿子上网查过:中山一院是全国排名第二的医院,仅次于北京的协和医院,这里的医疗水平是一流的!

“工字楼”,垂垂老矣

今天,这一名震海内外的著名外科委身于迟暮寒舍之中,三流的手术室和住院环境,令人在细数它骄人过往的同时,不由得嗟叹:“工字楼”,垂垂老矣!

在周边省人民医院、东山区人民医院、广东电信大楼等高楼大厦的环抱下,“工字楼”显得老态龙钟。它的前座已基本废弃,原来的爱婴区、妇产科均人去楼空。部分楼梯扶手已经断裂缺失,天花板上随处可见因漏雨而形成的水渍,老式窗架锈迹斑斑。

进入仍在使用的“工字楼”后座电梯内,这座上世纪70年代的老式电梯发出“哐啷哐啷”的轮齿磨合声,这里是手术病人被推进手术室的唯一通道,但是电梯经常不能停在楼层同一水平面上,这时医护人员就要合力把手术推床扛出来。电梯门前,有一盏带着老式灯罩的电灯,电梯运行时,外面墙体上的黄泥就“扑扑”地往下掉。

与工字楼的衰老相矛盾的是医院年年创新高的门诊量,2007年更是突破400万人次大关,住院手术人次达4.47万例。现有手术用房严重制约了手术台数,导致不少病人不能如期得到治疗。

关注“工字楼”

工字楼真的老了。

工字楼的前座和主楼从2006年底就开始拆除,目前只剩下后座,但医院近60%的手术间仍设置在该楼。 

据悉,中山一院手术科大楼工程项目于去年纳入卫生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项目。大楼共建28层,地上25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为9.7万平方米,其中洁净用房面积约2万平方米,普通病房面积5.2万平方米,麻醉手术室约8000平方米,总投资为5.57亿元。

该大楼建成后,将提供床位近1400张,中山一院院本部病床数将从现在不到2000张增加到近3000张,日手术量可从原来不到100台增加到近200台,将大大缓解该院医疗用房和住院难、手术难的状况。手术科大楼的建设同时也将溶入许多智能化科技和人性化管理因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