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给冥王星 |
释义 | 基本信息这本书在陈绮贞《下个星期去英国》的MV里有出现过,此MV里引写的《给冥王星》里的语句:“最后一次见到你的路口,我现在才明白那原来是一条河,或是一道地层下陷,从那里开始时间有了不同的转述,我们再也不站在同一个地面了,从轨道最靠近交错的那一点,逸出朝向全然不同的宇宙。” 中国大陆目前没有引进,台湾地区有售,个别网络书店也有售。 内容简介在崩解、错移、断裂、怀疑、困惑与失语当中,我们像冥王星一样安静等待,温柔也好,暴烈也好,承载了转变。 本书收录了张惠菁2006年所写的散文。这年,她离开工作了三年多的单位,处理了父亲过世后留下的房子,搬了家,去了一趟埃及,到了上海,然后她写了六年的专栏停掉了。2006年是她的变动之年。她说:“2006年发生在我生活里的许多事:迁移,旅行,和某些人的别离与相遇,看起来像是偶然地发生,却彷佛又有命定的色彩。” 这本散文集维持了张惠菁一向的细致、冷静与敏锐。她是一名专注的观察者,看着别人与自己行走在时间里,出入不同的空间。在她的文字世界里,她并不面对着谁说话,甚至不觉得眼前有听众。想进入张惠菁的世界,你最好和她一样,当一名旁观者,清醒但有情。 经常,在位置的崩解与错移,关系的断裂,自我怀疑,困惑与失语当中,也同时萌生着新生的力量。当时我们或许还不清楚,正置身怎样的契机当中,还没认出浑沌中逐渐成形,但也随时可夭折、可再次洗牌的,崭新的自我。 日后回顾,或许我们会发现,这本《给冥王星》标示了张惠菁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与新阶段的开始。这本书,献给生命里必然会出现的变动,以及所有经历着意想不到的变化的人。 出版信息作者: 张惠菁 出版社: 大块文化 出版年: 2008 页数: 216 ISBN: 9789862130483 作者简介台大历史系毕业。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系硕士。著有小说集与散文集。 张惠菁于1971年出生,在台大历史系毕业后,公费留学爱丁堡大学历史学攻读硕士及博士,并于博士第二年放弃要成为历史学家的志愿,开始写作。 第一个中篇小说《蒙田笔记》获中央日报文学奖,九八年再以中篇小说《恶寒》获联合报文学奖。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每一次的作品都要打破从前才会继续写下去。九九年专心创作短篇小说与散文,凭《哭涡》夺下台北文学奖,《蛾》获时报文学奖。 文风自成一格,26岁觉悟要用创作来达到自我人生的聪明境界。有村上春树的诡谲脑波、历史学徒的考究严肃,为了抵抗一成不变的思考巢臼,一变再变千变万化就是终于迸发创意。崇拜偶像如海王子、三岛由纪夫、史宾格勒、古谷实。人文深度与新时代短波的异端结合,张惠菁爆发着惊人的创作速度与质感。她由大田出版的短篇小说《末日早晨》获中国时报开卷好书,由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先生专序推荐,足见张惠菁在文学创作的实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