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隔葱灸
释义

概 述

隔葱灸,较早的记载见于明代。从古藉中看,大致可分为两种隔葱灸的方法。一为《玉机微义》所载:治疝病“用葱白泥一握置脐中,上置艾灼”。相当于隔葱泥灸法。一为《普济方》所载:“治产后小便不通……用盐于产妇脐中填满,可于脐平。却用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作一束,切作一指厚,按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内,即时便通。”相当于隔葱盐灸法。隔葱灸法,以往报道不多,近年来正在引起重视。目前临床上应用时对该法作了一定的改进。

操作方法

分三种

1.隔葱灸 取葱白一束(约10余根),在相距1~1.5cm的两头用线捆扎,再将两端切去。施灸时,将葱段竖立于穴区,上置大或中艾炷进行灸治。据症情一般须灸7~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

2.隔葱泥灸 选葱白若干,剥去老皮,再捣烂成泥状。平摊于穴区,约0.3~0.5cm厚,直径2~3cm,上安放艾炷点燃施灸。觉烫即易艾炷,每次灸5~7壮,余同上。

3.隔葱盐灸 用葱白两根,食盐20g,艾绒适量。先将食盐炒黄待冷备用。葱白洗净捣成泥,用手压成0.3cm厚,直径2~3cm的葱饼一块,备用。先将盐铺于所选穴区(多取神阙穴,以填平脐眼为度),将葱饼置于盐上,再将艾炷放在葱饼上,尖朝上,点燃,使火力由小到大,缓缓深燃 。每次灸7~10壮。余同上。

主治病证

虚脱、腹痛、癃闭、疝气及乳痈等。

注意事项

1.隔葱灸的具体操作方法较多,可根据不同的病证或施灸的部位选取。

2.其余注意事项同隔姜灸。

临床应用

1.腹部术后腹胀

取穴:天枢、上巨虚。

治法:每次选一穴,二穴交替,双侧同取。将葱白90g,生盐30g捣烂、置穴位上,厚约0.5~0.8cm,点燃艾条两支,两穴位同时灸,至穴皮肤微红充血为度,每日1~2次,灸治次数,示病情而定。

疗效:共治130例,结果,显效98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6%。

2.产后癃闭

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葱盐灸法。葱白洗净捣成泥,用手压成0.3cm厚,2cm×2.5cm的饼一块。将艾绒捻成蚕豆大小圆锥形艾炷。备1~4柱。先将炒黄的食盐放入神阙穴填平,将葱饼置于盐上,再将艾炷放在葱饼上,从上部点燃,使火力由小到大,缓缓深燃 。待皮肤有灼痛感,即换一炷。直到温热入腹内时,即有便意,为中病。小便自解之后,可再灸1~2炷,以巩固疗效。

疗效:共治17例,结果:治愈10例,显效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