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波斯少年
释义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图书信息

原作名: The Persian Boy作者: (英) 玛丽·瑞瑙特、 Mary Renault

译者: 郑远涛

副标题: 爱人眼中的亚历山大大帝

ISBN: 9787208090170

页数: 436

定价: 29.8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0-7

作者简介

玛丽·瑞瑙特(Mary Renault),英国现当代名作家。1905年生于伦敦,父亲是医师。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想当作家的瑞瑙特决心拓宽自己的人生经验,进入护士学校培训三年,写出首部小说《爱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从事伤兵护理工作,业余继续写小说,其中《归于夜晚》一书荣获15万美元的米高梅奖金。战后她移居南非,但多次到非洲、欧洲各国游历,踏足希腊本土及爱琴海诸岛等古代文明发祥地。从1950年代中叶到1983年病逝前,瑞瑙特出版了八部以古希腊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誉满欧美,是公认的历史小说大师。

瑞瑙特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亚历山大三部曲、《御者》、《残酒》和《国王必须死去》。《波斯少年》是亚历山大三部曲里独立成篇的第二部(亚历山大小说三部曲--《天堂之火》《波斯少年》与《葬礼竞技会》)。

内容简介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