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波斯匿 |
释义 | 波斯匿王(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 Pasenadi),又译作钵逻犀那恃多王,逻犀那恃多王、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古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子毗琉璃、祇陀。 简介波斯匿王(梵名 Prasenajit,巴利名 Pasenadi),又译作钵逻犀那恃多王,逻犀那恃多王、啰洗曩喻那王。意译“胜军王”、“胜光王”、“和悦王”、“月光王”、“明光王”。古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子毗琉璃、祇陀。 波斯匿王相传与释迦牟尼佛同日出生,为释尊教团之檀越、大外护者,兼领有迦尸国,与摩揭陀国并列为大强国。 晚年巡狩国中,王子毗琉璃发兵,杀尽大内武士,因而篡位,波斯匿王被流放,卒于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以王者之礼厚葬之。后来太子祇陀,也被毗琉璃杀死。 皈依佛陀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摩诃男长者生前十分节俭苛刻,虽然家财万贯,却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贫困,供养僧伽。王不禁叹息:“世间上的人得到胜妙财利能够不起贪着,能够不放逸纵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随即说了一首诗偈: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 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 广施作功德,生天受福乐。 波斯匿王听了这首诗偈,心生欢喜。在佛陀谆谆教诲下,渐渐匡正言行,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功德无量佛陀在舍卫国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 波斯匿王故事波斯匿王是憍萨罗国(kosala)的国王。一天,当他出外巡游时,,看见一名年轻的女子站在窗口,波斯匿王被她美丽的仪容所吸引,当场生起了想要占有她的欲望。通过手下查实后,知道她是有夫之妇,便生起了陷害她丈夫,然后占有她的邪恶念头。 国王召见了她的丈夫,说要提拔他,要他留在宫里服务。后来竟派遣他去办一件不可能办到的差事。那青年得到一个距离憍萨罗城十二由旬(yojana,约两百四十公里)外蛇群盘踞之处,摘取一种叫古姆都(kumudu)的香花和一些上品红土(arunavati),并在当天黄昏,国王洗澡后,赶回憍萨罗城。 波斯匿王心里的打算是,要是这名青年无法及时赶回来,便要就将他处死,然后把他的妻子占为己有。 那青年从妻子手中接过饭盒,吻别妻子后,便匆匆上路。途中,他与一名路人共享食物;然后,把剩余的饭菜倒进河里,大声喊道:“喂!居住在这河里的守护神和蛇王!波斯匿王命令我前来为他领取一些古姆都花和上品红土。今日我已与一名游客分享了食物;我也喂了河里的鱼;现在我要和你们分享今日所积的善业。请帮助我获得一些古姆都花和上品红土。”蛇王听到他的祷告,化身为一名老人并为他奉上古姆都花和上品红土。 当天黄昏,波斯匿王害怕这年轻人会及时赶回来,便命令提早关闭城门。那青年,发现城门已关闭,把红土放在城墙边并把花朵插在红土上。然后他大声宣嚷:“啊!城里的居民及守城的卫兵!请你们为我作证,我已按照国王的吩咐及时完成我的任务,现在波斯匿王想通过不合理的途径谋害于我。”说完后,便奔向竹林园,并投宿于竹林园,在园中的清净气氛中得到安宁。 当晚,波斯匿王被自己的性幻想所迷惑,无法入睡,一心在盘算如何在隔天早上除掉那年青人,然后把他的妻子占为己有。在半夜时分,他在迷迷糊糊中,听到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那是四位在大嚎叫地狱(dhumaroruva niraya)受苦者的哀嚎声。听到这些声音,国王害怕极了。 隔天一大清早,他听取了茉莉王后(mallika)的忠告,便到竹林精舍向佛陀讨教。当他向佛陀提及夜里听到四个嚎叫声之事时,佛陀向他解释说:“尊敬的波斯匿王!发出嚎叫声的四个人,是迦叶古佛时期的富家子,因为犯了侵占他人妻子的严重罪行,现在还在大嚎叫地狱里受苦。 这时,波斯匿王才觉悟到自己邪恶的行为和必然被惩罚的严重性。于是,他决定从今以后不也不侵占他人妻子。他心中自责道:“追根究底,这完全是自己急于占有他人的妻子而使自己受折磨,无法入睡。”他向佛陀忏悔后,感慨的说:“世尊!现在我终于明白,对那些无法入眠的人,夜晚是多么的漫长啊!”那竹林园憩息的青年也上前说道:“世尊!昨日我赶了整天的路,现在我也知道,对疲惫者来说,那些以由旬计算的路途是多么地遥远啊!” 于是,佛陀诵出了一首偈子: 不眠者夜长,倦者由旬长, 不明达正法,愚者轮回长。 波斯匿王认真的忏悔自己的罪行,重用该名年青人,对他的妻子再也不动歪念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