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AutoCAD Mechanical 2004中文版实用教程
释义

基本信息

书名:AutoCAD Mechanical 2004中文版实用教程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33

条形码:9787302089445

ISBN:ISBN 7-302-08944-2

作者:窦忠强 张苏华

印刷日期:2004-8-1

出版日期:2004-8-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358页

简介

本书详尽介绍了用于二维机械设计和机械制图的软件AutoCAD Mechanical 2004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前12章介绍了AutoCAD Mechanical 2004的基本功能,后17章介绍了功能强大的各种标准零件和标准结构图形的使用以及丰富的设计计算功能。本书突出了软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介绍命令的同时,精心选配了接近实际的例题。

本书可作为AutoCAD Mechanical2004的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工程类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的教材。

前言

AutoCAD Mechanical 2004是美国Autodesk 公司在2003年推出的新版本。

该软件在AutoCAD 2004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用于机械设计和机械制图的二维功能,被称为AutoCAD的"机械版"。它为机械设计工程师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工具。

本书按照AutoCAD Mechanical 2004的结构顺序,详尽地介绍了机械设计和制图新功能。原AutoCAD的基础绘图功能基本上没有涉及,所以,学习本教材的读者应该比较熟练地掌握AutoCAD的基础知识。

全书共分29章,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1~12章介绍机械制图工具、编辑工具等基础部分,第13~29章介绍包括标准零件和工程计算在内的工具集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AutoCAD Mechanical 2004 的新增功能,与AutoCAD 2004相同的功能,请参阅介绍AutoCAD 2004的参考书,本书不再赘述。

较之AutoCAD的基础功能,AutoCAD Mechanical 2004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鉴于此,本书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每一个命令的使用精心选配了接近实际的例题,这是本教材的突出特点。

本书所有例题中"打开图形文件'××.DWG'"中所指的图形文件全部在附带的光盘中,建议读者将"例题"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复制到计算机的硬盘中,并将所有文件的"只读"属性删除。

读者还可以浏览光盘中由Autodesk公司提供的AutoCAD Mechanical 2004的演示文件。

本书由窦忠强和张苏华编著,其中第1~12章由张苏华编写,第13~29章由窦忠强编写。 全书由于建国统审。编写本教材,得到了北京大恒软件开发公司的杨峰峰工程师和Autodesk公司的吴菌先生的大力帮助,在此感谢。

鉴于作者对AutoCAD Mechanical 2004的理解能力和缺乏参考资料等原因,本教材定会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04年1月于北京科技大学

目录

第1章AutoCAD Mechanical 2004简介1

1.1设计功能简介1

1.2【工具栏】命令6

1.3Mechanical 浏览器7

第2章设置和模板8

2.1【选项】命令8

2.2使用模板23

第3章图层和图层组28

3.1【图层操作】命令29

3.2【零件参照开/关】命令33

3.3【移至另一图层组】命令33

3.4【移至另一图层】命令35

3.5【移至零件图层】命令36

3.6【移至工作图层】命令37

3.7【视口图层开/关】命令37

3.8【构造线开/关】命令37

3.9【隐藏线开/关】命令37

3.10【零件图层开/关】命令38

3.11【标题栏开/关】命令38

3.12【可见性增强】命令39

3.13【复制图层组】命令39

第4章增强捕捉42

4.1【增强捕捉设置】命令42

4.2捕捉【圆弧半径线】43

4.3捕捉【圆弧切线】43

4.4捕捉【对称点】44

4.5捕捉【矩形中心点】44

4.6捕捉【两点间的中点】45

4.7捕捉【相对点】46

4.8【图元过滤器】47

第5章机械制图工具51

5.1【对称线】命令51

5.2【打断线】命令52

5.3【剖面线】命令53

5.4【锯齿线】命令57

5.5【矩形】命令57

5.6【修订云线】命令58

5.7【中心线】命令59

5.8【预定义图案填充】命令66

5.9【构造线】命令66

5.10 【删除构造线】命令68

5.11 【删除所有构造线】命令68

5.12 【射线/直线转换】命令68

5.13 【构造线锁定/解锁】命令68

5.14 【投影开/关】命令69

5.15 【自动创建构造线】命令69

5.16 【追踪轮廓】命令71

5.17 【使轮廓线可见】命令72

5.18 【外轮廓】命令72

5.19 【内轮廓】命令73

5.20 【轮廓追踪】命令73

第6章编辑工具和机械结构75

6.1【偏移】命令75

6.2【在某点处打断】命令76

6.3【XY比例缩放】命令77

6.4【合并图元】命令79

6.5【圆角】命令80

6.6【倒角】命令83

6.7【局部视图】命令84

6.8【二维消隐】命令87

6.9【编辑隐藏边】命令89

6.10【创建零部件】命令90

6.11【创建关联隐藏】命令91

6.12【编辑关联隐藏】命令95

6.13【新建结构】命令96

6.14【创建零部件视图】命令96

6.15【创建文件夹】命令97

6.16【插入零部件】命令98

6.17【插入零部件视图】命令99

6.18【插入文件夹】命令100

6.19【编辑内容】命令101

6.20【复制定义】命令103

6.21【替换定义】命令105

第7章尺寸标注工具107

7.1【增强尺寸标注】命令107

7.2【自动尺寸标注】 命令112

7.3【线性或对称延伸】命令115

7.4【打断尺寸】命令116

7.5【排列尺寸】命令117

7.6【对齐尺寸】命令118

7.7【合并尺寸】命令118

7.8【插入尺寸】命令119

7.9【多重编辑】命令119

7.10【配合列表】命令 121

7.11【孔特性图表】命令122

第8章增强命令124

8.1【增强编辑】命令124

8.2【增强删除】命令 127

8.3【增强复制】命令 129

8.4【增强调用】命令129

8.5【增强视图】命令130

8.6【增强操纵器】命令132

第9章块和库135

9.1【局部详图】命令 135

9.2【在位编辑外部参照和块】命令138

9.3【库】命令 140

第10章符号144

10.1【表面粗糙度符号】命令144

10.2【基准标识符号】命令 146

10.3【形位公差符号】命令 146

10.4【形状识别符号】命令148

10.5【基准目标符号】命令148

10.6【焊接符号】命令151

10.7【简单焊接】命令152

10.8【指引线注释】命令153

10.9【附加指引线】命令154

第11章工程图边框和明细表156

11.1【工程图标题栏/边框】命令156

11.2【零件参照】命令164

11.3【零件参照编辑】命令166

11.4【引出序号】命令167

11.5【明细表数据库】命令170

11.6【明细表】命令173

11.7【编辑明细表/引出序号】命令 173

11.8【增加更改栏】命令 177

11.9【更改栏开/关】命令 178

11.10【更新更改栏】命令178

第12章 模型空间和布局179

12.1【自动创建视口】命令179

12.2【视口/缩放区域】命令 179

12.3【缩放监控器】命令 185

12.4【缩放所有视口】命令186

第13章工具集187

13.1【工具集】的内容187

13.2【工具集】的命令187

13.3为【工具集】设置【选项】188

第14章孔191

第15章紧固件198

第16章钻孔套筒204

第17章螺纹联接207

第18章轴生成器219

第19章轴用零件244

第20章型材256

第21章弹簧260

第22章链条/皮带275

第23章凸轮287

第24章惯性矩及挠度计算299

第25章轴计算305

第26章轴承计算318

第27章螺栓计算323

第28章有限元分析337

第29章零件库和改变表示方法345

附录工具栏348

参考文献35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