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原嵩草
释义

高原嵩草 - 命名来源

高原嵩草高原嵩草 Kobresia pusilla Ivan.

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12卷 || 莎草科 Cyperaceae || 单穗嵩草组 Sect. 2. Elyna (Schrad.) C. B. Clarke

36. 高原嵩草(横断山区维管植物)图版7: 14-17

Kobresia pusilla Ivan. in Journ. Bot. USSR, 24: 496, 1939; 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下册: 2349, 1994. ——Kobresia humilis auct. non (C. A. Mey. ex Trautv.) Serg., Y. C. Yang in Acta Phytotax. Sin. 14 (1): 44, fig. 3, 1976. p. p., excl. pl. Xinjiang.;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261, 1976. p. p., excl. pl. Xinjiang. et fig. 7351; 西藏植物志5: 378, 1987, excl. fig. 211; 内蒙古植物志8: 32, 图版14, 图6-10, 1985.

高原嵩草 -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秆密丛生,矮小,高2-12厘米,粗约1毫米,稍坚挺,钝三棱形,基部具褐色的宿存叶鞘。叶短于秆,对折,腹面具沟或上部扁平,宽1-1.5 (2) 毫米,稍坚挺,边缘微粗糙。穗状花序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2毫米,粗3-4毫米;支小穗少数,密生,顶生的雄性,侧生的雄雌顺序,在基部雌花之上具3-4朵雄花。鳞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2-5毫米,顶端钝或锐尖,纸质,两侧褐色或淡褐色有或宽或狭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绿色,有3条脉,基部1枚鳞片顶端具短芒。先出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5.5毫米,膜质,淡褐色,在腹面边缘分离至基部,背面有微粗糙的2脊,脊间有1-2条短脉。小坚果倒卵形或长圆形,双凸状或平凸状,长2-2.5毫米,基部几无柄,顶端具短喙,成熟时暗灰褐色,有光泽;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2个。花果期5-10月。

高原嵩草 - 产地分布

产于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四川西部、西藏;生于高山草甸或沼泽草甸,海拔3200-5300米。

高原嵩草 - 相关的种属

Ivanova (1935) 将雌花具2枚柱头、小坚果双凸状,在地理上以青藏高原为分布中心的植物与雌花具3个柱头、小坚三棱形,在地理上以中亚为分布中心的矮生嵩草K. humili (C. A. Mey. ex Trautv.) Sergiev.相区别而建立了本种。在过去,由于标本不足,Ivanova对这两个种的划分未被我国有关的作者接受。近年来,我们在青藏高原和新疆均采集到丰富的标本,经反复研究认为,无论在形态上或地理分布,两个种都相对地间断,虽然它们外形十分相似并存在着一些过渡类型,例如在本种之少数个体的花序上偶然有雌花具3个柱头和小坚果为三棱形者或反之,但这种情况恰好能证明它们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而且在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上,两者均有明显的替代现象。Ivanova 的划分是符合自然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2: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