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山嵩草 |
释义 | 高山嵩草 - 形态特征高山嵩草莎草科嵩草属多年生草本,根茎密丛型。秆矮小,高1—3cm,纤细,有三钝棱,基部具暗褐色枯死叶鞘。叶与秆近等长,刚毛状。花序简单穗状,卵状矩圆形,长4—6mm,直径约1.5mm—3mm,雌雄异序或同序为雌雄顺序。支小穗5一7枚,密生,全部单性或顶生的1—4枚雄性,侧生的2—6枚雌形而各具一朵雌花;鳞片宽卵形或矩圆卵形,2.5mm—4mm,顶端圆,有时具短芒尖,中间淡绿色,有3条脉,两侧褐棕色。先出叶椭圆形,长2—3mm,褐棕色,顶端白色膜质,2脊粗糙,边缘在腹面仅基部愈合。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5一2mm, 扁三棱形。花柱短,柱头3。二次小穗轴长及果的一半(图75)。 高山嵩草 - 地理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分布较广,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区分布很多,阿坝州及凉山州亦有。青海、甘肃、西藏、云南西北部及我国华北地区分布也较多。锡金也有。 高山嵩草 - 生态特征高山嵩草高山嵩草为根茎密丛型多年生草,生活力很强,能耐低温寒冷的气候。在四川西部多分布于海拔 3800一4500m的高原地带,如石渠、色达、德格、白玉、理塘等县的冲积洪积平原、宽谷、阶地及一些缓坡地上。常形成以高山嵩草占优势的群落,是高山嵩草草甸的优势建群植物,其盖度可达40—60%,有时高达80%,高山嵩草在年平均气温-0.1—-1.6℃,大于和等于5℃的积温仅543.1—886.9℃的高寒地区能正常生长发育,可以看出它的耐寒能力之强。高山嵩草适宜生长的土壤为高山草甸土,PH6-7,土层薄、一般仅40—50cm。高山嵩草地上部低矮,一般仅1—3cm,生长良好时3—5cm,与其伴生的禾草和杂类草也仅5—10cm,而其地下部确很发达,特别是高山嵩草的根系非常发达,致使土壤形成致密的草根盘结层,厚达10cm以上。高山嵩草一般5月上旬返青,生长期约5个月。与高山嵩草伴生的植物有桂萎陵菜(Potenti1a aundersiana)、星状凤毛菊(Saussurea stella)、羊茅(Festuca ovina)、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podiodes)、圆德赛(Polygonum sphaeroStaohyum)等。 高山嵩草 - 饲用价值高山嵩草为牦牛、藏绵羊和藏马所喜食,在青藏高原海拔3800—4500m的地带,以高山嵩草占优势的草地,常作为夏秋季家畜的主要放牧地之一。高山嵩草较矮小,产量不高,但当地牧民对这种草的评价仍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在高海拔地区分布甚广,二是各类家畜喜食,三是其营养价值较高(其化学成分如表75)、所以,在高海拔3800—4200m地区的天然草地中,仍不失为二种重要牧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