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庆仙 |
释义 | 个人简介高庆仙,女,中共党员,退休职工。她是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小红门村居民。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庆仙及其家人,多年来,向受灾及困难地区捐款捐物,她把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当作自己晚年生活的一部分。2012年,她荣获“中国好人榜”提名奖。 人物事迹在高庆仙还是孩子的时候,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带着六个孩子,生活十分艰苦。在一家人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送来了温暖,解决了这一家人的困难。不仅免去学费,每月发放救济款,在冬天还送来棉衣棉被。高庆仙没有忘记党的恩情,她把这份感激之情化成实际行动,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看到了1998年中央电视台对湖北省远安县创办聋哑班的报道,高庆仙及家人受到深深的触动。看到残障儿童渴望知识的目光,看到民办教师在艰苦条件下义无反顾的奉献,高庆仙决定为困难儿童的未来,承担一份责任。 高庆仙看到对东北地区洪水灾区的报道,其中提到佳木斯市平安乡一位叫李长福的农民。他双目失明,妻子智力残障,幼小的孩子得不到照顾。本来就贫困的家庭,加上洪水的侵袭可谓雪上加霜,生活用品冲毁殆尽,急需社会各界帮助。高庆仙坐不住了,她和家人经过商量,把湖北远安聋哑班作为捐助的第一工程,把李长福一家的捐助作为第二工程,这一南一北被一家人简称“双安工程”。 高庆仙退休后和老伴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尽管收入微薄,却在每个月拿出400元用来捐助。高庆仙要做无名英雄,因此用自己,老伴和女儿名字中的一个字组成了“高振宁”作为寄款人姓名。除捐款,高庆仙还寄去一些刊物,逢年过节还会邮寄一些茶叶。一颗爱心牵动了另一颗感激的心。从获得帮助那天起,受助人就一直惦记着北京这个叫做“高振宁”的好心人,并一直渴望能够取得联系,当面感谢。他们发信查找,总是回复查无此人,但是汇款却依然按时收到。寻找“高振宁”成了受助群众多年的心愿。为了找到这个神秘的好心人,2000年5月3日,《晨报》头版刊出“寻找高振宁”的报道。“高振宁”终于被找到了,远安县领导和师生盛情邀请高庆仙一家。聋哑的孩子们终于看到了帮助自己的好心人,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高庆仙以帮助困难群众为己任。哪里有灾,哪里就有高庆仙的一份爱心。1998年,云南蒗宁县大地震,她捐款500元;2003年陕西省渭河泛滥,捐款100元;2004年印度洋海啸,捐款300元;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2009年玉树地震捐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