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粱煤纹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高粱煤纹病别名:高粱条斑病 病原中文名:高粱座枝孢 病原拉丁学名:Ramulispora sorghi(Ell.Et Ev.)L.S.Olive et Lefebvre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类(无性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淡色菌科、座枝孢属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高粱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地理分布:中国 传播因子:高粱病残体、风雨 为害症状叶片上病斑梭形或长圆形,中央灰色至浅褐色,边缘紫红色,大小10~50×4~10(mm),有的病斑周围具黄色晕圈。病斑两面初期生有大量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霉层消失,出现黑色粒状小菌核。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长条斑,致高粱叶片早枯。 形态特征分生孢子座生在气孔下,渐伸出。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具隔膜0~1个,大小10~44×2~3(μm)。分生孢子鞭形或线形,无色,多数具1~3个侧分枝,略弯,顶端稍尖,具隔膜3~9个,大小32~100×2~4(μm)。菌核黑色表生,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大小58~167μm。 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叶或病叶鞘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 发病条件下部叶片先发病,病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浸染。一般在7~8月份,降雨次数多,雨量偏大,气温较低条件下或年份,该病发生早且为害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轮作和深翻,把病残体埋入深土层,可减少初侵染源。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后期不脱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50%的拌种双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4)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