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 |
释义 | 作者:林金辉 著 ISBN:10位[7561526946]13位[9787561526941]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20.00元 内容提要本书是作者继1995年出版《大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与教育》之后在高等学校创造教育领域的又一专著。本书围绕高校创造教育思想、目标、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对高校创造教育理论体系进行勾画,并联系实际探索其实践路径,试图回答高校创造教育的本质及其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程中的基本定位、高校创造教育目标体系、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等问题,其落脚点是高校创造教育保障机制和原则体系的构建。 作者简介林金辉,1962年生,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室主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高等教育)专职研究员;厦大教育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证书,曾赴美、英、日等国进修或访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十佳)”入选者。主持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985工程”项目、省政府重点课题等部、省级项目十余项。在《教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等国家级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另在其他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独立撰写出版专著2部。合作专著7部,副主编1部。获部、省级以上政府奖14项。当前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学校创造教育、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等 目录序 前言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历史与比较 第一节国外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第二节我国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第三节创造学研究的国际努力及其对我国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高等学校创造教育思想 第一节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与高等学校创造教育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 第三节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第四节著名教育家的创造教育思想剖析 第四章高等学校创造性教育目标(一)——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二节大学生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大学生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发展 第四节大学生形象思维与创造想象的发展 第五章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目标(二)——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第一节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内部动力系统 第二节大学生创造动机的发展 第三节大学生创造个性品质的形成 第四节大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第六章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及其依据 第二节高等学校定位与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化与多样性 第三节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与创业教育 第七章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第一节高等学校管理的“温室效应”与创造性环境的优化和利用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第四节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保障机制 附录一本书作者关于高校创造教育已有主要研究成果、已承担主要课题 附录二本书作者2002年3-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专题研究报告[摘要]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