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刚毛耳蕨 |
释义 |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刚毛耳蕨 种拉丁名:Polystichum setillosum Ching 科中文名:鳞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属中文名:耳蕨属 属拉丁名:Polystichum 国内分布:特产于四川西部康定、石棉一带。 中国植物志:5(2):160 产地分布特产于四川西部康定、石棉一带。形态特征植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短而斜升,连同残留的叶柄基部直径达3厘米,有发达的须根。叶簇生;叶柄基部栗色,向上呈禾秆色,长3-15厘米,基部直径1-1.5毫米,上面有沟槽,通体密被大小不等的浅棕色膜质鳞片,最大的鳞片卵形或阔卵形,顶端短渐尖,近全缘,较小的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长渐尖,边缘有流苏状疏齿;叶片长椭圆披针形,长20-45厘米,中部宽2.5-5厘米,顶端渐尖,向基部渐缩狭至中部宽度的1/2左右,一回羽状;侧生羽片25-45对,密接或接近,有时略呈覆瓦状,无柄,顶端急尖,并有略向上弯的短芒刺,基部不对称,上侧明显较宽,突起呈耳状,平截,与叶轴近平行,下侧大多与叶轴成锐角斜展,有时几成平直的截形而与叶轴近垂直,边缘羽状浅裂至半裂,或仅有缺刻状浅钝齿,中部的羽片最大,平展,斜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0.5-1.5厘米,下部的羽片向基部渐缩小,并略向下反折,基部的近三角形,长不及中部最大羽片的一半;不分裂羽片基部上侧的耳状凸起三角形,顶端急尖,并有短芒刺,边缘有疏齿,羽裂羽片的裂片可达5对,基部上侧的耳状裂片呈斜卵形,其余的裂片近矩圆形,裂片顶端均急尖并有短芒刺,边缘大多有疏齿;叶脉在羽片上二回羽状,上面不明显,下面略可见,小脉单一或分叉。叶厚革质,干后通常上面暗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轴禾秆色,上面有沟槽,两面密被与叶柄上相同的披针形棕色鳞片;羽片下面被甚多披针形或钻状披针形、全缘、膜质、浅棕色或灰棕色的小鳞片,上面沿中肋疏生棕色全缘的线形小鳞片。孢子囊群生于小脉背部,较接近羽片中肋,通常在中肋两侧各有1行,有时在羽片下部中肋两侧各有2行,在耳状凸起及耳状裂片上通常有1-3对;圆盾形的囊群盖成熟时棕色,膜质,中央凹陷,边缘啮蚀状或浅撕裂状。生长习性生于海拔2400-2900米的山地林下及林缘灌丛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