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蔗虎斑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 甘蔗虎斑病 病原中文名: 立枯丝核菌 病原拉丁学名: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病原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除为害甘蔗外,还可侵染黄瓜、玉米、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15科近50种植物。 主要为害部位: 叶鞘 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叶鞘上。近地面处先发病,病斑形状不规则,红色,中央渐变为灰黄色,边缘颜色较深,呈赤褐色。有时向叶片扩展,出现赤褐色宽横条纹似虎皮斑纹状,故称虎斑病。 病原形态特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µm),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的菌核是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纠集而形成的菌丝结。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