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薯时斑病 |
释义 | 主要症状甘薯时斑病又称斑点病或叶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红褐色,后转灰白色至灰色,边缘稍隆起,斑面上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斑密布或连合,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 病原Phyllosticta batatas(Thum)Cooke 称甘薯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具孔口,直径100—125um;分生孢子梗短,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6一10×1.7—5.8(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北方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分生孢子传播蔓延。在我国南方,周年种植甘薯的温暖地区,病菌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生长期遇雨水频繁,空气和田间湿度大或植地低洼积水,易发病。 防治方法1、 选地选种。选择地势高燥地块种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重病地避免连作。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并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适期播种,下种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保肥、防土层板结,提高出苗率。 2、 田间管理。植株生长期适当施肥、浇水, NPK和墒情要匹配合理。雨后清沟排渍,降低温度。分别在分枝结薯阶段、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喷施地果壮蒂灵,可有效增强植株营养向根部输送能力,提高薯块抗病能力,使果型健美、优质高产。 3、 药剂防治。常发或重病地于病害始期,及时连续喷洒适量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注意喷匀喷足,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