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干尼亚战争 |
释义 | 起因1645—1669奥斯曼土耳其和威尼斯共和国为争夺地中海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一次长期战争。此次战争,首先在威尼斯的殖民地克里特岛(Crete)开始。因威尼斯人把该岛及岛上主要城市伊拉克利翁(Iraklion)统称为干尼亚(Candia),故名。 1645年,以克里特岛港口为基地的马耳他(Malta)海盗,掳走奥斯曼苏丹易卜拉欣一世(Ibrahim Ⅰ,1615-1648)的妻子。易卜拉欣随即派土耳其军队5万人,远征克里特岛。 相持土耳其远征军不满在该岛威尼斯人统治的希腊人的帮助下夺得立足点,并于1648年开始围攻伊拉克利翁城。由于威尼斯能把补给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至于干尼亚,因此,莫罗西尼(Francesco Morosini,1618-1694)指挥的威尼斯军队,固守伊拉克利翁达22年之久。 与此同时,威尼斯则出动舰队夺占达尔马提亚(Dalmatia)的克里萨(Clissa)以及利姆诺斯(Lemnos)和泰内多斯(Tenedos)诸岛,封锁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切断土耳其远征军的海上补给线,并使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今伊斯坦布尔Istanbul)陷入饥荒和骚乱。土耳其人试图冲破威尼斯舰队的封锁,但在1649年和1656年两次达达尼尔海战中,均遭失败。此后,奥斯曼苏丹重建土耳其舰队,并于1657年在第三次达达尼尔海战中,重创威尼斯舰队,收复泰内多斯和利姆诺斯诸岛,从而打通了为干尼亚远征军提供补给的海上运输线。 结局1666年,大维齐艾哈迈德·科普鲁卢赴克里特岛指挥土军作战。在土军不断进攻下,原来支援威尼斯人的法国军队,感到胜利无望而撤走。1669年9月6日,土军终于攻克伊拉克利翁城,莫罗西尼被迫投降,至此,威尼斯丧失了在东地中海长达500年之久的控制权。根据和约,土耳其战领克里特岛,威尼斯仅留下3个小港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