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盖梯尔问题
释义

也称做“盖梯尔悖论”,“盖梯尔例证”。自从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以来,命题知识一直被标准地定义为已被证明的真信念,这种分析如下:A知道P,当且仅当(1)P是真的,(2)A相信P,(3)A有充分的理由相信P。这种传统的三重分析受到了盖梯尔在题为《明辨了的信念就是知识吗?》(《分析》,1963年)一文中提出的挑战。盖梯尔对这个定义提出了一些反例,其中之一如下:斯密斯与约翰申请同一个工作。他相信约翰将会得到这份工作,他还知道约翰的口袋里有十个硬币。因此他就有理由推出这个信念:将会得到这份工作的人,口袋里有十个硬币。最后的结果是,斯密斯本人得到了这份工作,而且碰巧他的口袋里也有十个硬币。因而,相信将会得到这份工作的人在口袋里有十个硬币,就会是真的了,而且斯密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点。但他并不知道这一点。这表明,传统对知识的分析是有问题的,因为A并不知道P,尽管所有这三个条件都得到了满足。

盖梯尔问题引起了对命题知识性质的长时间争论,并把认识论进程扩展到相当广泛的领域。有许多人试图对盖梯尔反例的可靠性提出挑战。同样有许多人试图抛弃对知识的三重分析。更多的学者相信,盖梯尔的悖论只是表明了传统的分析是不充分的,所以他们试图补充更多的条件。各种建议已经提出,但没有一种得到了共识。问题依然存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