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喜 |
释义 | 人物简介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汉哀帝(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之弟。傅喜是傅氏外戚集团在朝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傅喜自幼好学,品行过人,在哀帝即位时便被任命为卫尉(负责皇宫警卫),稍后即升迁为右将军,正式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 哀帝即位不久,王太后便指使大司马王莽辞官回家,以避开傅太后的锋芒。王莽是当时众望所归的首辅大臣,他的离去让朝臣们感觉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于是便纷纷把希望寄托在傅喜身上。但傅喜竟然被免了右将军的职务,改任光禄大夫,回家养病。 2个月后,哀帝居然找了一个借口,策免了何武的大司空官职,保留其侯爵,遣返他回到自己的封邑,同时将大司马师丹改任大司空,把首辅的位置腾了出来。 又过了3个月,到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正月,哀帝再次起用傅喜,任命他为大司马,封高武侯,成为德高望重的“三公”(大司马、丞相、大司空)之首。 史书记载《 汉书.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哀帝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於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一〕而女为皇后。又帝舅阳安侯丁明,皆亲以外属封。喜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二〕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於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絜,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寑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於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鲁以季友治乱,〔一〕楚以子玉轻重,〔二〕魏以无忌折冲,〔三〕项以范增存亡。故楚跨有南土,带甲百万,邻国不以为难,子玉为将,则文公侧席而坐,及其死也,君臣相庆。〔四〕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五〕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六〕喜立於朝,陛下之光煇,傅氏之废兴也。」〔七〕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後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一〕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二〕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後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馀,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论议忠直,〔一〕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二〕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後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諡曰贞侯。子嗣,莽败乃绝〔三〕。 赞曰: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一〕皆重侯累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二〕阳平之王多有材能,好事慕名,其势尤盛,旷贵最久。〔三〕然至於莽,亦以覆国。王商有刚毅节,废黜以忧死,非其罪也。史丹父子相继,高以重厚,位至三公。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四〕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及其历房闼,入卧内,推至诚,犯颜色,动寤万乘,转移大谋,卒成太子,安母后之位。「无言不讎」,终获忠贞之报。〔五〕傅喜守节不倾,亦蒙後凋之赏。哀、平际会,祸福速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