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希圣 |
释义 | 男,满族, 1939 年 9 月生,北京市人,教授,大学本科。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甘肃省政府参事,中国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委员会科技教育文化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全国机、电、兵三系统金工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3 年加入日本熔接学会成为正式会员。 1964 年并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并分配到北京机械学院任助教, 1965 年 8 月随专业搬迁至甘肃工业大学任教至今。 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了 “ 焊接结构 ” 、 “ 焊接工艺方法及设备 ” 、 “ 焊接检验 ” 、 “ 普通硅酸盐工艺学 ” 、 “ 金属材料及热加工 ” 、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和 “ 粉末冶金原理 ” 等课程。多次举办各类焊接工程师培训班。筹建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和专业实验室,建成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2001 年开始招生。 1970 年参与筹建焊接结构厂,完成底层焊条的研制并投入生产,参加了板极电渣工艺及设备研制工作。 1972 年完成全套硬质合金粉末等离子喷焊设备研制。 1975 年完成全套锅炉焊接设备的研制并投入应用。 1978 年完成新型熔化极氩弧焊工艺及设备省基金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2 - 1984 年在日本大阪大学研修期间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熔化极电弧焊焊丝熔化率研究等 3 项课题的研究。 1987 年完成 “ 脉冲 CO2 气体保护焊 ” 样机研制。 1992 年- 1995 年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氮化硅陶瓷反应结合机理研究 ” ,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 1996 年完成千分尺架钎焊气孔问题研究并用于生产。 2003 年进行省经贸委研究项目矿渣微晶玻璃和矿渣铸石的研究。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1 篇被 EI 检索, 4 篇被美国化学文摘检索。 2 篇在日本熔接方法委员会和日本全国熔接大会上宣读。率先得到 了三种焊丝熔化率自身调节作用的弧长恢复公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找到了送丝送度与焊丝熔化速度稳定平衡的物理本质。 1996 年以来作为副主编编写了高校间合作编写教材 3 部。为我校日语专业编了 “ 科技日语翻译教材 ” ,并为日语专业开了 “ 科技日语翻译 ” 课。 1995 年获校三育人奖。 1996 年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 年获省政府参事工作二等奖。 2002 年、 2003 年获省政府参事工作三等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