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病橘 |
释义 |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作品名称:《病橘》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写作时间:公元761年 作品原文病橘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⑴? 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剖之尽蠹虫,采掇爽所宜⑵。 纷然不适口,岂止存其皮⑶? 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⑷。 玄冬霜雪积,况乃回风吹⑸! 尝闻蓬莱殿⑹,罗列潇湘姿⑺。 此物岁不稔⑻,玉食失光辉⑼。 寇盗尚凭陵⑽,当君减膳时⑾。 汝病是天意,吾愁罪有司⑿。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伎: 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⒀。 作品注释⑴亦奚为,又有什么用。 ⑵采掇,采摘。爽,失。所宜,一作其宜,是说征敛非时。 ⑶不适口,不中吃。“岂止”句,是说难道只要它的皮吗?橘皮可以制药。 ⑷杜甫常常以人情来体会物情,所以无知的景物,往往也显得有情。 ⑸玄冬,即冬天。玄,黑色。古人以黑色配冬,故冬神也叫“黑帝”,“玄冥”。浦起龙注:“死叶别枝,穷而离散;霜雪回风,又迫以刑威,比意如此,而其文则隐指贡橘也。” ⑹《太真外传》:“开元末,江陵进乳柑橘,上(玄宗)以十枝种于蓬莱宫。” ⑺鲍照诗:“橘生潇湘侧。”此二句是说统治者曾吃很多的橘子。 ⑻此物,指橘。橘结实,一年多,必一年少,所以说岁不稔。稔,熟也。 ⑼玉食,美食如玉,此指皇帝的饮食。失光辉,因缺少远方名橘,显得不够味。 ⑽凭陵,犹横行或充斥。 ⑾减膳,封建时代,如果碰到大灾大乱,皇帝便来一个“减膳”,表示他的关怀和忧虑,其实,是骗人的把戏。君,指唐肃宗。 ⑿汝,指橘。病则不能进贡,但碰到皇帝减膳,所以说“是天意”。此句说,但我终恐皇帝要加罪于地方官吏,这样一来,倒霉的还是百姓。这一定是肃宗时,有献橘之事。 ⒀末四句是借记忆犹新的往事来作警告的。但不正面说穿,转觉意味深长。杨贵妃好吃荔枝,南海所生更好,每年飞驰以进,到长安,味不变。耆旧,老人熟悉旧事的。 作品简析这首诗是一首讽刺统治者以口腹残民的作品,希望唐肃宗能停止贡橘之事。诗中也含有比意。 作者简介杜甫 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