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病起荆江亭即事·闭门觅句陈无己
释义

作品名称:病起荆江亭即事·闭门觅句陈无己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黄庭坚

作品原文

闭门觅句陈无己,

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泪古藤州。

作品赏析

《病起荆江亭即事》是黄庭坚晚年写的组诗,这是第六首。正如杜甫讲的“老去诗篇浑漫与”,往往随意挥洒;但“老去渐于诗律细”,愈老愈熟,愈趋平淡,则又显得自然而浑成。 这组诗中的第二首说到“……天子大圣初元年(指1101年,即建中靖国元年),传闻有意用幽侧(指在野的人),病起不能朝日边。”即作于宋徽宗即位之初的1101年,徽宗刚即位时,有意调停“元祐”与“绍圣”两派的矛盾,把年号定为建中靖国,起用了一批在放逐中的“元祐党人”。黄庭坚因此得于1100年(元符三年)十一月离开戎州贬所,次年到峡州。在那里待命,并写了这组诗。

这首诗反映了他当时的境遇。不仅他个人境遇如此,他的朋友,像诗人陈师道、词人秦观,其境遇也不好。

诗中写陈师道、秦观两人。既写了他们的苦吟与“挥毫”,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与诗风;也写了他们的饥寒或贬死,反映出文人的悲惨境遇。

用“闭门觅句”来描绘陈师道,是概括得很好的。朱熹说:“陈无己(陈师道)平日出行,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后起,真是‘闭门觅句’也。”(《语录》)可见这一艺术概括合乎实际。但这不能视为“不接触社会广阔现实生活”,因为他是“平时出行,觉有诗思”,才“急归”“闭门”的,可见“诗思”正是“出行”所得。而且,作者构思,“其始也皆收视反听”(陆机《文赋》语)。古今中外,同此经验。因此,以为“闭门觅句”只能导致浮浅,与事实不符。

至于秦观的“对客挥毫”,朱熹认为:“盖少游(秦观的字)只一笔写出,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自绝好。”秦观“博综史传”(苏轼评语),作品“清新婉丽”(王安石《答东坡书》中语),且“语豪而工”(《艺苑雌黄》),黄庭坚也说他“笔力回万牛”,因此并非皆是“一笔写出”。这里所说的“对客挥毫”,正如欧阳修讲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或者像黄庭坚讲的“想见扬州众年少,正围红袖写乌丝。”这是用来描绘其豪放与敏捷,而不是不加锤炼的措辞。

当时,陈师道被召为秘书省正字,他自己也很高兴,甚至说正字一官“名虽文字之选,实为将相之储”,他是抱有幻想的。但时过不久,他就因在郊外祭祀时,不穿赵挺之所赠的衣服,因而“寒冻得疾不起”了。黄庭坚诗中的担心,成了事实,正是“不幸而言中”了。至于秦观,则早已死在被贬的藤州,“西风吹泪古藤州”,讲的正是这一事实。这些事实也就揭穿了宋徽宗“用幽侧”的欺骗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北宋不久也就亡国了。

这首诗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还体现了黄庭坚的政治敏感与识见。这样的诗,就不只是诗人的个人感慨,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总的来看,能“锻炼而归于自然”,“出之以深隽”(《艺概》)。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1064—1067)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