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薯8号 |
释义 | 基本信息品种名称:福薯8号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8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福薯1号/福薯4号 特征特性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8—10条,成叶浅复缺刻,顶叶、成叶、叶柄、蔓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下纺缍形,薯皮粉红色,薯肉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8.10%,比对照金山57高1.40个百分点,出粉率17.45%,比对照高2.44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5.40分,比对照高5.40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薯块耐贮藏性一般。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180.9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2.8%,未达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15.2公斤,比对照增产2.9%,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396.3公斤,比对照减产12.0%,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75.8公斤,比对照减产5.5%,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288.6公斤,比对照减产7.83%,薯干亩产645.6公斤,比对照减产1.70%。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187.8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3.3%。 栽培技术早薯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前种植,晚薯按各地习惯最迟在8月下旬前种植。早薯种植亩植3500—4000株,晚薯种植亩植4000—4500株。扦插返苗后7—10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早薯扦插后25—30天畦两边施夹边肥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晚薯于扦插后20—25天施用夹边肥方法及用量与早薯相似。干旱应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福薯8号属中熟,不宜过早收获,全生长期早薯宜掌握在150—160天,晚薯在135—150天。 审定意见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福薯8号属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比对照金山57略差,稳产性一般;晒干率比对照金山57略高,出粉率较高,鲜薯食用品质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适宜全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当密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