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作 者:武邑尚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101074314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 内容简介由已故日本国前龙谷大学校长、著名佛教学者武邑尚邦先生所著的《佛教逻辑学之研究》一书,是在当今学术界享誉甚高的一部关于佛教逻辑学方法论研究的名著。《佛教逻辑学之研究》以比较逻辑学为切入点,以印度佛教的内部结构为基础,通过对梵汉藏相关材料的重新梳理,着重阐释佛教量论因明学中那些不能够被西洋数理逻辑所描摹的部分。 作者简介作者:(日本)武邑尚邦 译者:顺真 何放 丛书主编:释妙灵 图书目录译者序言 著者序言 缩略语表 序论 逻辑学基础论与佛教逻辑学 一 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 基于量论之因明——古因明之三量说与新因明之二量说——佛教逻辑学并非单纯轨范科学 二 logic:与logos (弥曼沙:探讨),(论诤),(比知),(正理),(因明)等等之意蕴——关于展示印度思维根源之天则的利陀——(利陀)与祭祀——逻辑思想与祭祀——作为唯一知识源泉的法之现证者——宗所具圣教量之意蕴——正理学派之正理学与“我”之哲学 三 nyaya一词的原初意义 正理学派之界定—— (哲学)——与吠陀学相区别之正理学——正理学作为所说最高正理之意蕴——五支论式与四量——宗与圣教量 四 因与比量 喻之特征——合与譬喻量——第一义与语言表现——弥曼沙学派之语言观——正理学派之语言观——(依声而对对象之正确认识,以其乃为习惯之物故)之意蕴 五 作为vada-marga的逻辑学 《瑜伽师地论》之七种因明——(论)——(尚论),(诤论), (毁谤论),(顺正论),(教导论)之意蕴——《瑜伽师地论》之因明即是菩萨之所应学 六 关于无著、世亲的因三相说 以量说为基础之因明的确立——《集量论》中所展示的逻辑学之结构——依据量说之逻辑思想的结构化与其对印度一般逻辑学之影响 七 不承许别立圣教量之立场与佛教之批判精神否认另立圣教量之逻辑根据——圣教量即是比量性——陈那关于语言与分别之主张 八 印度哲学之目的 正理论与依真知而解脱——svatab (自立之量性)与 (他立之量性)——佛教量说之立场即是(他立之量性)——陈那关于量之阐释的改变——三支作法之意蕴——依据具有因三相的三支作法之确立 本论 第一章 确实性之真诠——(量论) 一 量论之根本目的正智与量——《集量论》第一偈——法称之成量 二 确立量论的契机与陈那的历史背景 月称对量论者之批评——量论者之意蕴——陈那量说之立场——月称与陈那关于量之阐释的差异 三 关于印度量之数量 正理学派四量说即是世间极成——正理学派之四量说——三种比量——圣教、比喻二量之另立——龙树《广破经论》之量说——陈那以前之 三 量说 四 随顺正理者之意蕴 陈那之二量说——随顺正理之同道者清辨——不顾论宗之意蕴——《因明大疏》中倡导三量说与二量说并无不同之立场并非正确——二量说之真意——《集量论》的《观离(遮诠)品》中对圣教、譬喻二量之批评——确立二量(现量、比量)之理由——pramana的语义解释应是 (能量即所量),在陈那并非是(正知之工具) 第二章 感性认识之确实性—— (现量) 一 现量规定及其解释关于(离分别)与 (无分别)——(现量)之语源——(使现前)与(现现别转)——月称对“现现别转”之批评——对依据《俱舍论》引用(别转)所赋予意蕴之正当性的论证——“现现别转”的语义分解是基于陈那之学术立场 二 与根对应之意蕴 印度诸哲学流派对于根之阐释——说一切有部关于量之规定——陈那对根之理解——《观所缘缘论》对根之规定——作为为展示“现量离分别”而采取与根对应之语义分解为恰当之陈那 三语义分解的说明 所说法称属于经量部——自相之意蕴——舍尔巴茨基之阐释——达斯古巴塔之阐释——所说自相即是超越了五种分别之存在——关于名言(概念)、种类(范畴)等之阐释——自相并非事物之自相 …… 第三章 推理认识之确实性——(比量) 结语 附论一 关于《集量论》文本的诸问题 附论二 佛教逻辑学典籍以及研究文献 再版语 译者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