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法与自由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李广良 著 丛 书 名:宝庆讲寺丛书,中国佛教学者文集 出 版 社:宗教文化出版社ISBN:9787802540156 出版时间:2008-09-01 版 次:1 页 数:438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宗教 > 佛教 内容简介《佛法与自由》并不是自由佛学的纲领性论著,而只是自由佛学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是作者围绕着自由主题对佛学和中国文化的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了存在与无明——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禅宗的自由精神、中国近代居士佛学略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韵”等众多文章。 目录总序 自序 上篇 存在与无明——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 禅宗的自由精神 论佛法的出世性——兼及佛法的道德教化功能 真心与自由之境 一为楚山绍琦禅师诞生600周年而作 中国近代居士佛学略论 近代儒佛关系史述略 中国近代三系唯识学的比较 实践与自由——虚云与中国近代佛教的精神 《心识的力量——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 引言 佛法与自由——太虚大师佛学思想中的自由观念 佛法与革命——太虚大师的革命思想 太虚大师儒学思想述义 太虚大师易学思想述要 欧阳竟无的佛学方法论 现代性与禅——从中日比较的角度看 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 《普门学报》与“人间佛教” 《欧阳竟无佛学思想研究》略评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读后 明末云南佛教的发展与云南文化的 精神——《明季滇黔佛教考》读后在“妙峰山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下篇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凝视人性的荒野——荀子思想简论 墨学笔记 中国美学思想中的“韵” 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 “联大”精神与中国传统 “现代性”之根与中国精神的追寻 少儿经典教育的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与宗教文化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 附录从“放羊娃”到哲学博士(代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从佛法本身来说,教、理、行、证的修学次第,已经为佛弟子指明了修学的道路。但是,佛弟子因为自己的资质、喜好的不同,往往有所偏向,于是形成不同类型的佛法,有重义理、重实践等区别。但是,作为佛弟子来说,义理的探讨是为了将佛陀所要开示的真实事理,充分、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阿毗达摩”虽然着重于论证“法”的自性、定义、关系等,但是其本意仍然在于“谛理的现观”,最终归于修证。那么,重修证的佛教,主要是从利益众生的角度,重视佛法的适应性、实效性,所以对事相的分别比较少,如初期大乘经典以“般若”、“三昧”、“解脱门”、“陀罗尼”、“菩提信”等作为中心,来表达从发趣、修行到证入的历程。虽然存在着种种不同的侧重,但都是佛法的根本,都是以义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中心。中国佛教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如天台智者大师的教观并重,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