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汾阳路45号住宅 |
释义 | 概况汾阳路45号曾是丁贵堂的住宅。 这是一幢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独立式两层楼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中国大陆公司承建。门窗周围砌筑着精巧纤细的装饰,宅前还有一对石像为主人看守房屋。室内有起居室、卧室、餐厅。辅助空间有厨房、储藏室和佣人居室。底层是锅炉房和汽车间。宅前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四周簇拥着花卉树木。凭窗眺望,可以看到欢快的鸟儿在蓝天下歌唱,现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 该建筑1989年9月25日核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这幢精致的淡黄色欧式花园洋房,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住宅高二层,假三层,平面对称,砖木混合结构。整个建筑错落有致,甚是小巧别致。 屋顶的红色筒瓦,山墙的帕拉第奥式窗,阳台的铸铁栅栏,门窗纤细精巧的水泥砂浆雕饰,窗间的螺旋形柱,底层的开敞式露台,三个连续的半圆拱形券门形成的门廊等,所有这些设计充分体现了西班牙建筑的特点。 底层主入口门廊由4根罗马柱支撑。室内装饰十分雅致。底层的东侧是会客室,西边是餐厅,中间是大客厅,向南有落地门窗通往廊台。墙壁壁龛里有精致的朦胧浪漫的壁灯。门框和窗套是雕花红木的。装饰蕴含着欧式建筑宁静和高贵气质。 历史沿革该建筑是上海江海关为海关税务司建造的官邸。当时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都是外国人,因此住宅的前几任主人也都是外国人。后来,丁贵堂副总税务司入住。解放后,丁贵堂被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时,他举家迁往北京。 丁贵堂(1891年—1962年),辽宁海城人,1928年担任副税务司。海关有史以来高级职务一直掌控在外国人手里,华人担任副税务司,丁贵堂是第一人,当时轰动一时。1949年,丁贵堂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丁贵堂,在任安东关帮办时,常以中外关员待遇不平等的事情与欺压海关华员的外籍关员抗争。在任江海关汉文科税务司时,规定将海关多种单据刊物译成中英文对照,打破了英文的一统天下,以便华商应用,提倡了华洋平等的原则。 至于海关行政主权及施行华洋关员平等待遇等,丁贵堂无不随时随事与总税务司竭力陈请,甚至不顾个人利益与上司犯颜抗争。解放前夕,他毅然拒绝前往台湾,留在上海努力使海关的关产和档案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