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兵圣 |
释义 | 兵圣有东方兵圣与西方兵圣。东方兵圣就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而西方兵圣则是《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作为兵书,《孙子兵法》比《战争论》早二千年,且后者又远远逊色于前者。电视剧《兵圣》,是以公元前560年前后的春秋时期为时代背景,围绕孙武、伍子胥、无咎等历史人物,描述了当时齐、楚、吴、越等各诸侯国的兴盛衰败,以塑造出主人公孙武作为一代兵圣的成长历程。 孙武东方兵圣指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该书有13篇,共5000余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有时要狠心》 电视剧《兵圣》基本资料剧 名:《兵圣》集 数:41集 年 份:2008年 总制片人:张纪中 编 剧:高大庸 导 演:赵箭吴家骀 戚 健 执行制片人:宋亚平 主要演员朱亚文饰 孙武胡 静饰 紫 苏 李 泰饰 无咎许还幻饰 翟 芊 何琢言饰 莫离赵 毅饰 伍子胥 张颂文饰 夫差午 马饰 晏 婴 涂 们饰 阖闾林 鹏饰 伯 噽 赵 滨饰 勾践李吉昌饰 乐 平 杨念生饰 孙 凭陈继铭 饰 恩伯 吴婷 饰 扈女 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60年前后的齐国,当时高氏、田氏、鲍氏、国氏四大家族都为齐国的重要支柱,在官场上四大家族不免为争夺权势地位而互相展开激烈的明争暗斗。 系出田氏家族田书大将军之孙、主人公孙武系田氏家族,与身系国氏家族的国无咎原本志趣相投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此之间无咎的妹妹莫离也对孙武产生了爱慕之情,然后孙、无两人一同出使楚国与伍子胥遂成莫逆之交。之后二人相约一起化解田、孙两家与高、国二氏的世代恩怨。无奈天不随人愿,国、高二氏与孙、田两家积怨已久,又遭身为齐相的晏婴暗地使诈、挑拨离间导致两人分道扬镳并频频作对,纠缠不清。最终高、国两家惨遭灭门。 无咎虽说才智过人却不敌天资过人,熟读兵法的孙武,屡次受挫。出于家族之间的恩怨以及同情之心,原本与孙武一见钟情的高氏家族之女紫苏嫁给了青梅竹马的义兄无咎。被诛九族后的无咎先后投奔郑、楚两国,立志借兵诛灭田氏家族,期间颇受颠沛流离之苦,然终究矢志不渝,却未尝所愿自认愧对先祖自刎身亡。而孙武则与宫女翟芊结为夫妇,并助阖闾、夫差两代吴王成就了霸业,在经历了众多场大战的过程中,孙武也完成了他个人的成长,不但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还将他毕生对用兵的理解以及军事思想集结成书,著写《孙子兵法》以传达“战无不胜,不战而胜”的终极军事思想。 相关新闻《兵圣》热销海外 就在古装剧淡出国内各地卫视为献礼剧、谍战剧让道的时候,华谊兄弟出品的古装历史大剧《兵圣》,却如同有些电影一般墙内开花墙外先香。记者从华谊兄弟电视剧海外发行方得到准确消息,《兵圣》在国内播出之前在海外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受到青睐,并很快将先与这些国家的观众见面。 克劳塞维茨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著有《战争论》一书。 1803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奥古斯特亲王副官。1806年10月随亲王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时,被法军俘虏,翌年底获释。1809年初调普军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兼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G.J.D.von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从事军事改革。1810年秋任军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1812年春,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法国,因不满普鲁士国王同拿破仑一世结盟而辞职,转到俄军,在骑兵军和步兵军司令部中任职。1814年回归普军。翌年任G.L.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利尼会战。1818年5月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9月晋升为少将。任校长职12年,潜心研究战史和从事军事理论著述。1830年任炮兵第二监察部监察。1831年5月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同年11月卒于布雷斯劳。克劳塞维茨去世后,他的妻子于1832~1837年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1~3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和19世纪初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军事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克劳塞维茨虽然对法国大革命持反对态度,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看出了这次革命在军事上引起的根本性变化,并对封建主义军事理论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可是,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仍是资产阶级的中庸思想:在进步的观点中夹杂着反动思想、普鲁士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克劳塞维茨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他以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为指针,在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中首次对战争和军事学术等一系列现象的相互联系和发展作了分析。 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路易14战争、菲特烈2世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许多军事历史著作。克劳塞维茨的主要著作是《战争论》。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对于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论点,列宁曾给予极高评价。列宁称他为“一位非常有名的战争哲学和战争史的作家”。 然而,作为唯心主义者的克劳塞维茨,把他国家的政治视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而不懂得政治本身的发展动力就是阶级斗争。他认为战争只不过是对外政策的继续,而没有认识到战争同对内政策的联系,把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政治与阶级斗争割裂开来。由于他没有揭示出战争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本质,所以在他论述具体战争时,就无法阐明战争的侵略性或正义性。 克劳塞维茨认为“每个时代均应有其特定的战争”,军事学术的变化是由“新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引起的。这些判断是正确的。但他并不理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军事学术的发展,所以他对这一点的解释是相当矛盾的。 克劳塞维茨在研究军事学术理论及其组成部分--战略学和战术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反对军事学术中的“永恒的原则”,认为战争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同时,他又否定在军事发展上存在规律性,并且断言“战争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是一个充满不确实性的领域”。 克劳塞维茨是第1个在西方军事科学中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 克劳塞维茨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这也是他对军事理论的重大贡献。克劳塞维茨认为,主要精神力量是: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及其民族精神。然而,由于克劳塞维茨没有弄清战争的社会本质和民众在战争进程中、战争结局中的决定性作用,过分地夸大了统帅的作用,因此他就无法认清精神因素的真正源泉。 克劳塞维茨死后出版的著作,构成了西方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阶段。后来的西方军事思想家甚至利用克劳塞维茨一些矛盾的观点,为军事思想中的反动论点进行辩护。西方把克劳塞维茨捧为“空前绝后的军事经典作家”,大肆宣扬克劳塞维茨关于夸大个人作用和认识战争充满偶然性因素的观点,特别是鼓吹他那种有关战争残酷无情的思想,为强者国家有权采用最野蛮的武力方式作辩护。 这些观点在德国反动军队中,特别是在法西斯专政时期盛行。一些现代西方思想家仍然推崇这些观点,竭力证明,帝国主义集团挑起和进行的战争和武装冲突,与剥削阶级的侵略政策毫不相干,并且把这些战争说成是“全民”的战争,甚至美化为“革命”的战争。现代帝国主义军事思想界竭力使克劳塞维茨理论遗产中的错误论点,适应他们今天的需要,这就证明了西方军事思想的局限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