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哲民 |
释义 | 费哲民(1893—1978),海宁新仓人。父母早故。13岁就到袁花镇当学徒。辛亥革命后参加共和党。1913年去上海当店员,业余刻苦自学。1916年考入先施公司工作。五四运动后参加职工会活动,后又参加救国十人团,并主编《新国民》报。1920年,参加五四周年纪念大游行,遭军警打伤。不久接办劳工神圣社,以生产信纸信封为掩护,经常给革命青年提供集会场所,后被迫解散。9月间,创办新文化图书馆和《自由杂志》,宣传革命思想。旋被军阀政府以“赤化工人、煽动罢工”罪名下令通缉,乃南下广州。1921年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后编辑《广州晨报》和《民治日报》副刊。8月,随北伐革命军出发到桂林,孙中山任命哲民为大本营党务处宣传干事,主办《半周评论》和战地通讯社。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哲民被俘。8月脱险,潜回上海见孙中山,奉派东渡日本留学,并领导党务。在留日3年间,任国民党东京支部执行委员兼宣传主任,主编《国民评论》。曾上书孙中山拥护三大政策,并领导东京支部与共产党员共同活动,组织留日学生总会、华侨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6月,代表中华留日学生总会、华侨联合会等团体回国,赴各省市宣传声援五卅运动。1926年,孙科创办建国学校,哲民主持教务,同时加入孙文主义学会。1928年5月5日,济南发生日军枪杀我国外交人员事件,全国震怒。当时哲民在南京办《京报》,即编发稿件,强烈抗议。九一八事变后,哲民南下广州,参加反对蒋介石独裁活动。1932年,任暨南大学教授兼训育主任。次年夏,与郑洪年、李达、郭大力、许德珩等一起被国民党特务驱逐出校。1937年抗战爆发,在第五战区担任政工大队长。1940年4月,任桂林行营政治部上校指导员,负责政工团工作,时与进步人士交往。后在全国粮食管理局任视察、专员、统计室主任。1948年10月,接受邵力子劝告,脱离国民党,移居上海。建国后受聘任大连海运学院教授。晚年定居上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